尹佐瓊
【摘 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培養,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尊重學生的個性,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促進教育事業實現更大的發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學語文教育中學生個性培養的策略,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培養 重要性 策略
在當今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各種行業對人才有了更加全方面的要求,不但要具備扎實的知識能力,更應該是充滿個性、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因而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變,只有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培養出未來更優秀的人才。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在增強自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在更為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個性,促進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進步。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在培養學生個性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式填鴨教學方法過分的遏制學生自我個性的形成,使得學生成為“學習工具”,脫離書本甚至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學工作當中擺正師生關系,維護學生權利,并逐步提高對學生個性培養的工作情況,注重因材施教。但目前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得培養學生個性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師生互動少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先對各類基礎知識進行傳授,而現階段師生之間缺少一定的互動性,導致課堂上的氣氛活躍度不足。長此以往使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無法有效跟進教學進度,而教師也無法采用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難以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能力。
2.學生缺少主動學習意識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很少進行問題的提問,只是“帶了耳朵和眼睛”,在課程當中過于沉悶。教師則根據備課內容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則負責記憶。長此以往,使學生失去了主動提問、主動思考的思維,對新知識的求知欲也逐漸降低,從而進入惡性循環。
3.教學方式單一
以語文古詩文課程為例,教師所進行的課程安排往往是要求學生進行古詩文的朗誦,之后對詩句內容逐步剖析,通過白話文的方式再進行敘述。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只能機械的進行朗讀,并接受教師所準備好的白話文翻譯。從而阻礙了自身個性化思考的成長。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個性的策略
1.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享受學習的快樂
良好的平臺和環境能夠促成優秀習慣的養成,因此建議相關教師人員應當在日常的授課教學過程當中不斷增多學生個性展示的機會。如在進行散文的學習時,對文章中的陌生字進行提前講解,在學生標注后,引導學生舉手進行班級內部的朗誦比賽,從而增加學生對于學習散文的樂趣積累。同時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當中表現自己,逐漸形成個性品質。例如在教學《群鳥學藝》一課時,可以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種鳥的圖片,采用故事導入法導入新課,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群可愛的鳥朋友,然后出示鳥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激起,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像,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在揭示課題后,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2.營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激發思維能力
在輕松自然的課堂氛圍下,學生的精神情況會獲得放松,從而能夠更好的進行知識的記憶和學習思考,從而養成獨立思考的個性。在過去傳統的語文教學當中,雖然部分老師為提高教學質量,會向學生們傳遞師生互愛、亦師亦友的自身態度,但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完全付諸行動。而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課堂上過于注重威嚴的樹立,給學生營造一種“不可侵犯感”,最終造成學生不敢各抒己見、順著老師的說甚至套空話等。因此相關教師從業人員應當端正自身態度,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這樣課堂氛圍得以輕松自然,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培養工作得以有效進行。例如在教學《石榴》這課時,可以在課前購買石榴作為實物,在導入新課時,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帶他們認識一位新的水果朋友,然后出示實物,再通過投影儀出示石榴的圖片和石榴從開花到成熟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充分展開自己想像的翅膀,開啟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之門。
3.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包含著豐富的創新教育資源,有著很多人類的發明創造,例如有世界上現存的第一石拱橋趙州橋,有世界的建筑奇觀萬里長城,還有技藝精湛的作品馬踏飛燕,以及一些現代先進的設備等,這些成果都體現著人們豐富的創新思維。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歷史名人的優秀創新事跡,例如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伽利略制造天文望遠鏡等,這些創新事跡也會讓學生在產生情感的向往。對那些勇于創新的人,語文課文中都有著極大的稱贊,例如愛迪生經過多次實驗發明了電燈,為人類帶來了更好的光明,促進了以后科技的不斷進步。學習這么多的人物事跡,就會使學生的情感產生波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4]。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應該是充滿活力的,應該讓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使其從學習中品嘗到快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地調動思維能力,在課堂中展示自我,激發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殷煥煥.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研究[J].中國培訓,2016(08):44-45.
[2]張霏.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研究[J].新課程(上),2014(10):30-31
[3]陸勇.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02):55-56
[4]許靜.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存在的問題[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03):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