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燕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同時也是學起來比較難的學科。《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學有價值的知識,學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本文從這一角度出發,結合小學生數學學習需要,從多方面探討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開展策略
課堂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向學生傳遞知識,引導學生學習這門學科,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和對學生教育的培養。增加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主要根據是高效率的課堂,也是考驗和培養人才價值的重要方法。為了構造高效的數學課堂,作為教師要學會創造和諧平等融洽的課堂氛圍,發掘學生的自覺探討能力,對待小學數學教學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導入學習情境,讓數學課堂綻放魅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探究的需要。新教材最大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情境要有明確目的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發展其思維能力,從而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日寸,教師創設“喜洋洋和灰太狼爭奪長方形菜地”的情境:喜洋洋準備在菜地四周圍上籬笆,交給我們一個任務。菜地的長8米,寬5米,要我們計算籬笆的周長有多少米。這時學生們驚奇了,有人小聲地議論:“不會算。”教師抓住契機說:“今天,我們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后就會算了,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長方形的周長。好嗎?”這樣,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學內容,激發了興趣,誘發了思維,使學生帶著極大的熱青投入到尋求新知的活動中去。 情境的內容和形式要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體現情境的趣味性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一般來說,低段學生對有趣、好玩、新奇、卡通等事物比較感興趣,而高段學生則對有用、具有挑戰性等事物感興趣。因此,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避免成人化。
二、引入生活實踐,讓數學課堂綻放魅力
數學,離不開日常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所以,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讓學生把在書本上獲得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如屋頂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是因為三角形有穩定性的特征,車輪成圓形是其旋轉不變性是為了減少阻力,等等,這其中都有數學原因。教學中,教師可以試著讓學生進行靈活式的鍛煉學習狀態,從生活實際中引發思考,這樣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的記憶與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還可以引發同學實際生活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釋其現象的發生,便于學習記憶,使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在生活中,引發其興趣。這種生活化的數學方式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和認識數學,掌握這門學科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后,就會自己主動學習數學,覺得是學習數學是一種樂趣。
三、重視課后拓展,讓數學課堂綻放魅力
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前后聯系密切。課后復習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展的空間,這樣不僅能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分幾節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樣就更需要有意識地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系統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中有如下應用題: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單,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幾件?這類題目是從問題入手進行分析,根據一個問題和一個一知條件補充另一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解答這類題目時,教師首先要由復習相關的一步應用題開始,使學生容易看到兩步應用題與一步應用題有什么聯系和不同點,從而較快地掌握兩步應用題有什么聯系和不同點,理解兩步應用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正是在注重課后鞏固拓展的基礎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四、優化教學評價,讓數學課堂綻放魅力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價,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同時,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激勵、鑒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我國的教育體系正在不斷改革創新,進步發展,發展高質量的教學模式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時代進步的趨勢。本人根據自身教學研究,提出了五點教學建議。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做到真正意義上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嵇丹丹. 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吉林教育:綜合,2016(48):14-16.
[2]李秀波.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與分析[J]. 中小學電教:下,2016(6):22-22.
[3]楊蘭珍.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 學周刊,2016(9):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