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婉媚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達成共同的目標,在一個小組中展開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形式。而生物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具備參加社會活動所必需的基礎生物學知識、探究能力與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會讓學生產生積極交流、踴躍表達的欲望,讓他們更加自主地學習生物學,更有興致地去探究生物學中的疑點、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親自體驗、實踐,會加深他們對生物學的認識,也對自然,對生命產生進一步的認識,這些認識與感受都會在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生物學 核心素養
生物學課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是塑造學生基本的生命觀,讓他們了解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具備科學精神與態度,基于此,生物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生命觀念、理性思考、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這四個方面。而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課上老師講授知識,課下學生自我消化,這樣的方式或許可以提高學習成績,卻改變了學生在學習中主人公的位置。小組合作學習正好促進了學生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發展,主張合作搭配與共同進步,在學生理性思考、自主探究、形成生命新認知、增添社會責任感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對此,本文將對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一些注意事項進行簡要闡述。
一、合理分組,發揮最大價值
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其實非常多樣化,在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自己指導者的位置,在必要時做出合理的安排,讓小組合作學習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合理有序地進行下去。根據不同的需要,可以進行不同的組合,比如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學習,課堂上老師劃分的不同的小組一起討論學習,學生之間自由組合地研究學習等等。雖然分組的方法很多,但要想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一定要理性,有依據地分組。一個小組里可以有高水平、中等水平以及低水平的學生,搭配組合,實現高效率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模式,既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幫助,也為他們構建了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對生物學產生更多的興趣,從而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自主自發地推動學習的進程,學會獨立思考,擴大自己的視野,使他們真正意義上把握學習的主動權,這對于培養與提升學生理性思考、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二、發揮互幫互助,利于取長補短
學生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能關注大部分學生的共同需求,而難以顧及到每位學生的個性需求,從而無法展開最有效的教學。而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很好地包容學生之間的差異,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同一個團隊中共同學習,互相幫助。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從小組其他成員的視角中,看到每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小組中,學生可以盡情地闡述自己的觀點,交流想法,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氣氛,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樂趣,不再是被驅使著學習,反而會積極地去探究問題、探索知識。如此,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所有的同學都參與到其中,教師變成學習的指導者,師生間展開熱烈而有序的互動,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將得到顯著的提升。學生還能在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對他們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升不無裨益。
三、理性思考,形成正確認知
在生物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劃分成多個版塊,讓每個小組負責一個版塊,完成組內合作學習、探究后,再向全班同學演示與分享小組的學習成果。在這樣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采集資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也讓他們學會客觀理性地思考問題,還掌握了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一舉多得。
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往往要求學生做大量的實驗。小組合力做實驗時,學生參與課堂的態度會更加主動、積極。學生遇到問題時,在小組內展開討論,聆聽每一個人的想法,可以讓他們學會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在小組各成員共同的探索下,實驗過程會變得更加高效,學生的實驗思維得到更多的鍛煉,學生對課本上的核心概念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形成更加完善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系統的生命觀。
四、鍛煉學生實踐、探究能力
學生所需要的,不僅是支持他們自如應對考試的生物學知識,更多的應該是是對待學習專注、謹慎的態度,實踐、探究的能力,尊重事實、科學實驗的精神,這才是讓他們終身受益的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意義所在。
小組合作學習,不同于教師一味地灌輸給學生知識,學生需要通過親身的實踐,自主地探究來掌握新的知識。學生根據老師所給的課題,自主地去探索研究,收集大量的資料,從中整合關鍵的信息,歸納總結出要點,完成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還可結合自身的特點及長處開展學習,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探究中來,并在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獨立思考與團隊合作共贏,這對提升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有著一定的意義。
五、學以致用,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生物學實際上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生物學知識在日常生活里發揮的作用之大,引起他們對這一學科的興趣,在這種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會樂意于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安排小組參與一些實踐活動,使學生留意并關注到生物學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把抽象的概念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些實踐活動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點進行外延,比如調查研究血友病遺傳。還可以來源于生活,比如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來做面包。在親身實踐的經歷中,學生既溫習了所學知識,也切實地寓學于用,貼近生活;既能感受到生物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也加強對社會的責任意識,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都能得以提高。
六、結語
生物學倡導學生能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地探究問題,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聯。學習實際上是積累知識、發展能力、塑造自我的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了一個自由包容的學習空間。開展合作學習,有助于點燃他們對于生物學的熱情,使他們的學習態度變得更加積極,也讓他們在團隊合作中養成并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整個學習過程都以更高的效率展開,對提升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偉平.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術研究,2016(6):144.
[2]張黎靜.新課程理念下的合作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2,30(2):43.
[3]溫青.對培養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認識——以“內環境的穩態”同課異構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