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花
【摘 要】隨著城市文化生活的不斷推進,國家加大對教育投資以及設備建設的同時,部分農村地區的教學情況也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尤其是對于數學這一門本身較為抽象的學科來說,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基礎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開展課堂,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文章結合農村低年級數學教學現狀,主要分析了農村低年級數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 農村小學 教學現狀 教學策略
對于農村地區的學生,教師也應該注意到他們的心理問題。在一項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地區的大多數學生由于缺乏家長的輔導以及關注,導致他們的身心得不到健全的發展,進而難以將全部精力有效的投入到學習中,這也是農村部分地區的教學缺乏效率的主要原因。因而,今天我們主要就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課堂教學兩部分來展開探討。
一、關注學生身心發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如何有效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基于這種要求,和諧的師生關系必不可少,在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之后,教師才能夠了解到學生的具體情況。
1.課堂關注,師生互動
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及時的與學生開展互動。互動的方式可以包含趣味游戲、有獎競答、競爭學習等等方式。通過這些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將精力更多的集中到課堂中來。同時,一定的趣味教學更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的天賦。而教師在課堂開展的過程中就要注意積極與學生互動,在教學活動中積極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也要及時予以鼓勵。總而言之,低年級的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后答疑,完善教學
在通過課堂教學完成了基礎內容的講解之后,教師也要關注到學生的課后學習進展。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后設置專門的答疑時間,具體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同時學生對教師、課堂有任何想法也可以通過這個機會表達。而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匿名問答,這樣既能夠鼓勵學生積極的向教師傾訴自身的想法,同時也能夠幫助教師有效的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日后不論是在學習的開展或是生活教育方面,教師都能夠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相應的解答。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進而在課堂上,學生更愿意積極的參與其中。
二、調整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在保證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展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有關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式,以合適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充分的理解課堂內容。
1.思維建模,具象教學
數學取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加抽象,在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以后,數學家逐漸將其中的規律總結成相應的定理。因而,學生在缺乏自主推導的過程之后,對知識展開獨立的理解顯然較為困難。低年級的數學可能相對較為簡單,但是對于身心同樣在發展的小學生而言依然是難以理解的。因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結合實際,將課堂內容代入生活中的實例,進而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義。而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建立比較簡單的數學模型,例如在乘法表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死板的乘法表通過生動的圖像或是實物展示出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感受課堂內容,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創造實際情境,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2.分組合作,全面發展
低年級的學生本身較為好動,喜歡和同伴交流,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特性,在實際的教學通過分組讓學生展開討論,不同的是,這種“交流”是有目標的。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課題設置來開發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講解完基礎內容之后,可以適當的將知識進行拓展。一來考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也可以有效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基本能力。出于學生的能力考慮,由學生獨立完成拓展相對來講難度較大,因而,小組合作可以作為一種高效的課堂模式。學生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將全部精力投入進去,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表達能力。而由于低年級學生本身缺乏自制力,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監督,避免學生的思維過于發散進而降低討論效率。
例如在三年級下冊“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了除法表后,可以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例如“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關聯?”、“有沒有可能自主嘗試兩位數的除法?”等諸如此類的拓展話題。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課堂拓展可能有些困難,同時對于階段性的學習并沒有實質幫助,而事實上,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拓展開發學生的思維。那么這里的拓展課題的設置就要相對簡單、趣味一些,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為最終目標,以此為背景,教師能夠更有效開發學生對數學這一門學科的興趣。
不論是哪一門學科教學,低年級的學生仍然處于成長、發展的階段,因此,教師不能一味的以成績為評價指標,學生的身心發展與知識儲備同等重要,尤其是對于本身缺乏關愛的留守兒童而言。教師在想辦法提高課堂效率之前,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并且嘗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好感一定程度上可以轉移到學科上,尤其是小學生這樣一個單純的群體。教師把握好了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而就能夠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對課堂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最終能夠有效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許建平.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5(04)
[2]林玉珍.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5(03)
[3]逄春玲.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中).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