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 石學敏

半年前的一個晚上,一位姓李的朋友來我家串門。我們快10年沒見,正好這次他來天津辦事,順道來看看我。我特別高興,拉著他一邊喝茶、一邊聊天。聊天時,我發現他總是用拳頭敲打自己的左膝,于是問他:“老李,你是不是膝蓋痛?”老李說:“可不嘛,我這膝蓋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兩個月前突然痛起來了。走路時間不能長,一長就痛,不過休息后疼痛就減輕了許多。”
我笑道:“好漢不提當年勇,咱們現在都什么歲數了,可得注意身體。我給你看看。”他說:“石大夫,那你給我好好看看吧。”
我檢查了一下,他的左膝關節有些腫脹,關節周圍有壓痛,活動關節的時候關節有疼痛感,而且活動受限。我對他說:“老李,你這十有八九是得了退行性膝關節炎,就是平常說的老年性關節炎。你這膝蓋得治治啊,不然越來越嚴重,你可就哪兒也去不了了。”
人老了,腿腳難免會有些問題。膝關節是人體大關節之一,走路、跑步、跳躍都離不開它,就像汽車上連接發動機和輪胎的軸承。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讓膝關節勞損、受寒、受傷,就像軸承壞了,車子就開不動了一樣。
有人覺得膝關節的問題都是外因造成的,這是不對的,還有內因且更加重要。《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中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又云:“五八腎氣衰……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形體皆極。”這就是在講膝關節疾病的內因——因為年老體弱而致肝腎虧虛、氣血不足,使膝關節失去溫養,所謂“不榮則痛”,膝關節就會出現問題,產生病痛。
給他檢查后,我就給他推拿起來。推拿是用手法刺激經穴的一種中醫方法,穴位選擇主要依據病痛局部取穴和“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循經取穴原則,可以疏通經絡氣血,“通則不痛”。
膝關節周圍的穴位很多,最近的當屬膝眼穴。患者保持正坐位,屈膝,膝眼穴就在膝關節下方的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就像在膝關節上長了兩只眼睛。膝眼有內外之分,外側的為外膝眼穴,內側的為內膝眼穴。膝眼穴有活血通絡、疏利關節的功效,指壓此穴,可以治療膝髕腫痛等腿部疾病。也可以艾灸膝眼穴,每次15分鐘,有助于趕走濕寒外邪、培補元氣。
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都經過膝關節周圍,穴位組合很多,一般可選梁丘穴、血海穴、陰陵泉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承山穴、太溪穴等。也可以選各經的要穴,比如陽陵泉穴,這是足少陽膽經上的第一要穴。
《難經·四十五難》說“筋會陽陵泉”,意思是陽陵泉穴乃筋之會穴,是臨床常用的治療筋病(特別是下肢筋病)的要穴,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這個穴位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記住經絡大致的走行范圍和方向“離穴不離經”,自己也可以手握空拳沿經絡走向敲打,這是非常實用和方便的保健方法。
三個月后,老朋友打來電話,我問他膝蓋怎么樣了,他說:“自打上次你教我自己推拿按摩膝蓋之后,我每天堅持按摩和敲打,現在已經不痛了。”
我說:“咱們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比不得年輕那會兒。膝蓋的保養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度活動,你也該在家歇歇,逗逗小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了。”他笑道:“好,聽你的。我以后一定好好愛護身體,可不能再讓膝蓋的毛病牽著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