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引言:武漢作為中國知名的汽車制造基地,擁有大量的工廠。在汽配專業人才培養中,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能夠從事汽車監造、檢修、維護、檢驗,并能夠進行雙線操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使其能夠滿足武漢產業、行業、企業的發展需求,能夠在人才培養上與企業相對接,能夠快速適應企業的需求,促進企業的高效平穩發展。
實訓基地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強化人才與武漢市場對接的重要方法。實訓基地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平臺,了解自身的工作性質,并能夠明確自身的專業需要。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各大高校要將其與課程體系相結合,并建立完善的課程制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某高校為例,在實訓基地建設中,將其分為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以實習單位為主,校內實訓基地是指校內建立訓練間,為學生提供實踐指導。在訓練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汽車駕駛能力、汽車性能了解、汽車零件維護與裝配能力、汽車生產過程檢驗能力、汽車生產流水線操作能力。該校共將課程分為了十八個學習領域,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將訓練場分為三個等級模塊,應用階級人才培養制度。在汽車總裝課程教學中,教師借助訓練基地,模擬車間現場工作情況,對汽車的安全安裝工藝、裝配方法等進行了概述,并在具體教學中融合了質量管理的知識。在具體專業人才培養中,以訓練間為基礎,生產線為核心,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并嚴格落實實踐教學制度,使其能夠與武漢汽車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相對接[1]。
校企聯合制度的建立是實現專業與行業、企業對接的關鍵策略。在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人才培養中,企業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并與武漢的先進汽車制造企業協商、合作,建立雙師型的人才培養制度,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首先,在崗位對接人才培養中,政府可以對其進行行業引導,在各大高校推廣校企教育,并堅持資源共享原則,構建專業教育集團,組建校企聯合式的產業聯盟,并在各大高校開展試點工作。其次,在校企聯合制度建立過程中,需要進行全方位合作,健全企業內部的教師結構,強化校內的師資隊伍建設。企業可以下撥一部分人才,在高校中進行任教,對學生進行專業化輔導,高校也可以派遣教師去企業學習先進的知識,雙方簽訂協議、合同,在雙方共同作用下實現人才的培養。最后,在校企聯合制度建設中,實現對專業人才的雙向管理,需要建立標準化的專業人才管理制度,在不違背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對汽車制造專業人才的科學管理,使其能夠與企業的崗位相對接,能夠滿足武漢產業、行業、市場的發展需要。
武漢擁有大量的汽車制造工業基地,在產業、行業、企業對接人才培養中,可采取學徒制的教學模式,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反方,完善現有的課程體系,深化汽車制造與裝配人才培養的需要,使人才培養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在學徒制教學制度建設中,高校需與各大企業協調,了解學生的主觀意愿,明確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點,針對不同汽車企業的領域重點,輸送不同的人才。在學徒制建設中,由企業老師傅帶領學生參加日常的汽車維修工作、汽車生產工作、零件質量檢測工作,學生在老師傅手底下學習先進的經驗,聽從老師傅吩咐。在學徒制人才培養制度建設中,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學生、學徒、準員工、員工,堅持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方法。在整體人才培養中,由教師培訓工人、工人帶領教師、教師帶領學生、學生帶領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專業能力、崗位能力與武漢行業、企業的科學對接。與此同時,高校要完善課程體系的開發,以新型的課程體系為引導,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某高校開展計算機汽車繪制課程,提高學生的汽車設計能力[2]。
汽車制造人才培養中,除了要采取實訓、崗位培訓、學徒帶領等教學制度之外,在行業對接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微課教學、問題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的具體應用,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深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專業人才與行業的科學對接。例如,在汽車維修工藝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強化學生對維修工藝的理解,并將其與實訓基地人才培養制度相結合,通過案例教學,學生可以明確汽車故障原理、汽車運行原理,并在實訓的過程中對原理進行思考,在探究的過程中找到解決故障的方法。在對接人才培養中,要重視教學方法對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培養的積極意義,并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內容、人才培養與產業、行業的科學對接。
結論:總而言之,在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要創新人才培養制度,掌握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法,制定完善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具體的教學之中,通過實習崗位、校企聯合、實訓基地、學徒制教學等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并制定專業與行業相對應的人才培養制度,實現此專業人才與武漢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的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