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萍 李鵬翔
摘 要:當前,我國進入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綠色金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與之配套的評價體系并不健全。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評價體系不僅有利于把握綠色金融發展的動態規律,有效促進綠色金融由理念向實踐轉變,還可以為政府和監管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從定量角度來評價不同區域綠色金融的發展程度,主要選取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來衡量,通過對30個省市SPSS分析,發現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與區域的環境水平、技術水平、經濟水平息息相關,因而評價不同區域綠色金融的發展程度也要結合該區域的環境水平、技術水平、經濟水平來綜合分析。
關鍵詞:綠色金融;測度指標;評價體系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在綠色金融研究方面取得較大進展。2016年10 月,“十三五”規劃中,我國明確提出了未來要建立完整的綠色金融體系,利用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多種手段來解決目前環保項目融資難的問題,來促進資金流向低碳節能領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在G20峰會上把綠色金融納入了重點議題并發出了相關倡議,這表明綠色金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綠色金融的評價是把綠色金融的發展情況與環境相結合進行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評價。宏觀層面上綠色金融的評價主要以下兩種類型,一是對不同地區的環境投資狀況的評價。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曾在《東歐地區的綠色金融發展趨勢》中利用2001年和2005年東歐、高加索、西亞的12國家的數據,開展了地區環境投資考核評價;二是對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服務狀況的評價。
從微觀層面上來看,綠色金融的評價主要看金融機構是否將綠色金融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經營管理中。一是內部管理,即評價金融機構是否具有完整的綠色金融管理方法。二是業務經營,即評價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業務的業績水平,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以及環境風險控制的能力。三是綠色運營,即評價金融機構在運行過程中是否能夠很好地貫徹綠色環保理念。
2 綠色金融的評價體系
為了更好地分析各省市CDM項目發展情況,采用聚類分析法對30個省份進行分類。首先是聚類指標的選取,CDM項目最初是為了減排而成立的,所以CDM項目的分布與區域內的環境水平密不可分。技術水平為CDM項目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而經濟水平關系到CDM項目能否得到融資,所以本文將環境水平、技術水平、經濟水平作為一級指標。
用SPSS軟件對30個省份9個二級指標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根據聚類結果樹狀圖,本文將30各省份劃分為五類區域:
第一類區域包括海南、青海、寧夏,這類地區具有低環境水平、低技術水平以及低經濟水平的特點。低環境水平表示該區域對環境改善的需求少,而CDM項目的分布與區域內的環境息息相關,且需要技術和經濟的支持,所以在第一類區域CDM項目分布相對較少。
第二類省市包括貴州、甘肅、新疆、云南、江西、廣西、重慶、吉林、黑龍江、陜西、湖北、湖北、湖南、安徽、福建,這類地區屬于“中環境水平、中技術水平、中經濟水平”省市,第二類區域除了西南和西北幾個省份外,大多數省市經濟發展屬于中等程度,因而CDM項目分布較多且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第三類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這類地區具有低環境水平、高技術水平以及高經濟水平的特征。較高的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使得該區域的環保設施比較完善,且經濟發展不再以污染環境為代價,所以該區域對環境改善需求較少。
第四類省市包括山西、內蒙古、河北、遼寧、四川、山東,屬于高環境水平、低技術水平以及低經濟水平區域。該區域具有較高的環境水平,即對環境改善的需求較大,所以該區域內CDM項目分布較多。
第五類省市主要包括江蘇、浙江、廣東,該區域具有中環境水平、高技術水平、高經濟水平的特征。該區域內的省市大多位于東南沿海,是高新技術的聚集地,且該區域內產業改造升級尚未完成,難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而對CDM項目對有較大的需求。
總之,CDM項目的分布與區域內環境水平、經濟水平、技術水平密不可分。高環境水平區域對環境改善需求較多,高經濟水平可為CDM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高技術水平為CDM項目提供技術支持,所以高環境水平、高經濟水平、高技術水平區域CDM項目分布較多;反之,低環境水平、低經濟水平、低技術水平區域CDM項目分布較少。本文以CDM項目為代表來評價一個區域內綠色金融的發展程度,不難看出一個區域內綠色金融的發展程度與該區域的環境水平、經濟水平、技術水平也是密不可分的。當一個區域環境質量較好、經濟和技術水平較高時,而該區域綠色金融發展程度較高,反之,綠色金融的發展程度較低。
3 結語
綜上,完整的綠色金融的評價體系要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構建,其中定性角度側重于理論;而定量分析則通過選取相關的測度指標增加了可比性,但在定量分析時不同機構和不同地區的數據口徑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在指標數據的選取上應加以注意。兩種分析方法各有千秋,綜合運用兩種分析方法才能更加完整的構建綠色金融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安偉. 綠色金融的內涵、機理和實踐初探[J]. 經濟經緯,2008(05):156-158.
[2] 曾學文,劉永強,滿明俊,沈啟浪.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程度的測度分析[J].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4(06):112-121+105
[3] 曾剛,志宏.商業銀行綠色金融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2-27.
[4] Chami,R.,Cosimano,T. F.,Fullenkamp,C. Managing Ethical Risk:How Investing in Ethics Adds Value[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2(26)
[5] Cowan E. 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R]. Research Paper was Commissioned by the 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