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楓
(銅陵學院經濟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所謂的電子商務,其實質就是指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線上交易平臺,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商品的發布和推銷,從而將購物、銷售由傳統的線下實體店模式轉變為線上網絡形式,實現銷售范圍以及銷售市場的擴大。電子商務經濟是一個龐大的經濟發展模式,根據其經營的主體和經營所面向的市場可以將其大體上分為三種類型:
即所謂商業機構對商業機構模式,英文簡稱為B2B模式,這種電子商務模式是指針對傳統的貿易機構或者生產企業之間,其進行商品的交易和貨物的流通采用了網絡交易的模式,其實質是傳統線下貿易的拓展。當前主流的電子商務經濟也正是這種規模較大的B2B之間的電子商務貿易,其貿易額占據了電子商務貿易總額的半數以上。
即所謂的商業機構對消費者模式,英文簡稱為B2C模式,這種電子商務貿易就是常說的商業網絡零售,企業通過把自身的產品進行網絡上架,繼而可以使消費足不出戶、僅通過網絡就可以進行購物。
即個人對個人的電商模式,英文簡稱為C2C模式,賣方個人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把自身想要出售的商品進行平臺登記上架,買方則通過平臺搜索到自身所理想的商品,從而實現個人直接同個人直接交易的購物模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革命的逐步推行,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推動著我國消費市場的轉變和升級,電子商務經濟以其自身獨特的:高效性;便捷性;針對性等諸多優勢充分彌補了消費者在線下實體店未能得到滿足的諸多需求。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可知,近幾年來中國電子商務經濟交易量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具體數據如下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中國電子商務經濟發展從2011年之后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交易額從2011年的4.5萬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2.4萬億元,貿易額增長了7倍左右,并且平均每年也保持了不低于10%的增長速度。中國電子商務貿易額已經在2016年成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子商務貿易國。伴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國內一大批電子商務企業的迅速發展,例如: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蘇寧易購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企業逐步進入了廣大消費者的生活之中。但是在看到電子商務發展所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應當注意到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一方面其在一定在促進了實體經濟的銷售模式、銷售成本以及售后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改善;另一方面也應當看到其對實體經濟不利的沖擊。
在傳統的實體經濟發展模式下,企業的銷售模式以及銷售策略是十分單一且低效的,因為實體店的成立于開業需要進行詳細的前期考量和測算,只有經過一系列綜合分析確定有正的投資回報以后才能決定是否進行實體店的運營,從而使得產品的銷售可能由于錯過最好的經營時機而喪失一定的利潤。此外,傳統的下線實體店的銷售渠道十分狹窄,其只能進行一定的口頭宣傳和廣告宣傳,消費者只能局限在某一區域內,很少能進行全國性乃至全世界性銷售市場的開拓。
在實體經濟模式下,產品的生產在出廠之后還要進過一系列中間商、代理商等中介環節經手,同時還要花費大量的成本進行實體店鋪的租入,這一系列環節都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費用,從而使得實體店產品的銷售價格普遍高于相對應電子商務模式下產品的銷售價格。在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產品的質量固然是競爭中核心競爭要素所在,但是產品的價格因素也是市場競爭中十分重要的競爭要素。
隨著市場經濟競爭不斷的加劇,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除了產品要具備較高的質量水準以及適當的價格之外,優質的售后服務也成為消費者購買商品中不容忽視的抉擇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良好的售后服務態度可以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感,甚至不惜花費高價來購買售后服務水平較高的產品。在實體經濟發展中,一方面由于其缺乏較為強勁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出于成本費用的考慮繼而消減了售后服務費用的開支,從而導致產品的售后服務普遍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雖然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電子商務的快速崛起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確實帶來了明顯的沖擊和影響。相對于電子商務經濟而言,實體經濟的銷售需要支付較高的:租金費用、店鋪裝修費用、員工費用等等一系列的費用,從而使得實體經濟在與電子商務經濟競爭中價格上缺乏明顯的優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很難長久的發展壯大。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本質上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和供給,實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需要電子商務經濟模式來為期提供更為廣闊的銷售市場的銷售渠道,二者在本質上是一種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關系。因此,只有充分研究二者的優劣勢所在,積極的取長補短才能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因此,總的來看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必因為電子商務經濟的發展壯大而感到焦慮不安,其反而應當積極借助電子商務經濟自身的發展優勢所在,積極進行自我的升級改造,從而是實現二者互利共贏的局面,最終達到促進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