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若楠
【摘 要】 青少年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壓力?青少年該如何巧妙地緩解壓力?父母、學校和社會又該如何幫助青少年更加輕松地成長?這,便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作者作為策劃者和牽頭人,與幾位同學一起,自發組建了公益社團——SWAG小隊,對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進行了調研。
【關鍵詞】 減壓;中學生;實踐
在急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中,青少年的壓力往往超乎旁人的想象,父母的期望、自身的追求、應試教育體系下的淘汰規則、同齡人間的競爭等無一不在施壓于這個看似成熟、實則還很脆弱的群體。目前,青少年中已有一部分人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這是由最初的壓力問題演變而成的。
青少年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壓力?青少年該如何巧妙地緩解壓力?父母、學校和社會又該如何幫助青少年更加輕松地成長?這,便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作者作為策劃者和牽頭人,與幾位同學一起,自發組建了公益社團——SWAG小隊,對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進行了調研。據SWAG.Lab前期回收的7745份有關“中學生壓力源及減壓方式”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的參與者都或多或少被壓力困擾著,并且極少有人參與心理減壓治療。為此,該團隊圍繞“如何利用藝術表達方式幫助青少年緩解壓力”,研究表達性藝術療法在青少年減壓中的運用,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了藝術減壓相關的宣講會、體驗式沙龍、實踐和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并以繪畫減壓為切入點進行藝術減壓的推廣。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
首先,通過問卷調查、文獻調查和專家訪談等多種形式,開展了中學生壓力源及減壓方式的專項調研。根據SWAG小隊在重慶、北京、長沙等省市,面向在校中學生的問卷調查活動中回收的7745份有關“中學生壓力源及減壓方式”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1%的參與者都或多或少被壓力困擾著,并且極少有人參與心理減壓治療;近80%的同學都愿意進行表達性藝術減壓的體驗。
其次,組織了藝術減壓系列宣講會,作者和SWAG小隊成員先后走進重慶市兩所中學以及一家文創咖啡廳,面向300余位高中生及60余位大學生,進行了藝術減壓系列宣講,向廣大青少年介紹表達性藝術療法,并使其參與簡單的繪畫減壓體驗。宣講結束后,SWAG小隊留下了參與者的聯系方式并對其進行回訪,將其中近三分之二的同學發展成為了后期藝術減壓體驗活動的參與人群。
第三,組織了“在繪畫中尋找自己的影子”體驗式沙龍:SWAG小隊以20位高中生及5位大學生為對象,開展了繪畫減壓體驗活動,讓青少年親身參與了曼陀羅繪畫、團體繪畫等減壓體驗,其中還有2位參與者在繪畫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流出眼淚、釋放出壓抑情緒。
第四,SWAG小隊參加了CTB挑戰賽。在幫助了一部分同學,特別是偏遠區域中學的同學后,作者和小隊成員將自己的實踐活動進行提煉總結,參加了哈佛大學組織的面向全球華人高中生的學術研究與創新比賽哈佛China ThinksBig(CTB,中國大智匯創新研究挑戰賽),團隊獲得全國決賽三等獎,作者個人受邀赴美國波士頓參加了在哈佛和MIT舉辦的All-Star全明星個人賽,在哈佛CTB全球總決賽中獲個人賽銀獎。
二、主要體會
1. 繪畫是一種有效的藝術治療形式。繪畫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有著廣泛的前景,很多國家的中小學紛紛采用繪畫的形式來開展心理輔導,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繪畫不僅能讓中小學生更好地表達自我,調整身心,還能讓他們在繪畫的過程中認清自我,宣泄情緒,悅納自我,完成自我建構和整合。同學們可以通過自由繪畫宣泄和治愈情感。
2. 繪畫是同學們表達的重要語言,畫中見思想。繪畫可以避開使用語言技巧,其形象性、模糊性和非理性化等特點,可以讓同學們更容易將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表達出來,而且不至于傷害他人,具有宣泄情感的作用。且圖畫所傳遞的信息遠比語言豐富,表現力更強。繪畫減壓不同于傳統談話減壓的“線性”表達,而可以在同一個空間傳達出多重人際關系和存在的多種問題,包括一些問題的潛在原因。因此,使用繪畫對兒童青少年進行咨詢,能達到短時高效的目標。
3. 繪畫作為一種不具威脅性的手段,在處理雙方阻抗上,有其獨特的作用。由于繪畫本身屬于一種藝術活動,能使參與者在活動中產生心理滿足感,而且繪畫的游戲性、趣味性,在某種程度上能降低參與者的焦慮,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與探索未知的欲望。
4. 如何把握作品中典型元素的意義是關鍵環節。李洪偉、吳迪的《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提出繪畫心理分析的三角理論模型,理論模型認為:繪畫是內在潛意識中情緒的表達;當圖像轉化為語言時,情緒也就表達出來了;情緒可以轉化為圖像,即潛意識中的情緒有了宣泄、物化的途徑。借助同學們的表達去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心理繪畫過程中,不要主觀臆斷,可以通過望(敏銳觀察)、聞(多維傾聽)、問(開放提問)、切(狀態判斷),整體“望”畫,局部元素“聞—問—切”的分析策略,來深入了解同學的心理狀態。
三、未來的設想和思考
1. 組建藝術減壓青少年公益性組織。作者與SWAG小隊成員將在共青團重慶市12355青少年服務臺的指導下完成藝術減壓青少年自發性公益組織的注冊,爭取得到更多專業權威機構及組織對項目的支持,通過公益組織定期走訪重慶市各大中學、大學開展活動,在更大的范圍內、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更系統地持續幫助更多的青少年利用各類表達性藝術療法緩解壓力,使更多的同學受益。
2. 開展多種形式的藝術減壓工作。下一步,作者將和SWAG小隊一起,在更進一步進行繪畫減壓推廣、以重慶市在校中學生為對象開展繪畫減壓沙龍的同時,擴大項目研究面,將音樂療法、戲劇療法、舞動療法等更多表達性藝術療法運用到青少年減壓中,幫助青少年緩解壓力。
3. 發掘中國傳統音樂和文化在心理減壓中的功能。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減壓智慧,現代人在進行壓力的自我調適時可以從中汲取精神養分,獲得心靈的安頓和精神的放松。幾千年以前, 我國的醫師和精通樂理的文人, 已經知道音樂對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 并有明確記述。中醫的音樂療法是根據宮、商、角、徵、羽5種民族調式音樂的特性與五臟五行的關系來選擇曲目, 進行治療。中醫的音樂療法和傳統的陰陽五行思想相對應;和具體的時間、空間、情緒、臟腑等匹配, 是一種注重個性化的心理減壓方法。
4.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VR)開展心理減壓。虛擬現實放松減壓系統采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專業心理疏導技術相結合,通過虛擬現實系統將使用者帶入預設好的心理調適環境,同時結合音樂療法,潛意識疏導,情緒互動宣泄,心理投射等多種心理疏導技巧進行心理健康調節、穩定個體情緒、協調自我生理狀態的疏導系統。VR系統展現給參與者一個嶄新的、安詳的環境,運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通過VR系統進行虛擬現實的帶入,配合著身臨其境的環境和輕松冥想的音樂,幫助使用者正確快速調節在學習、工作等情況下所產生的心理焦慮、緊張等負面心理情緒,全方位地為使用者提供適宜的減壓途徑,以達到心理放松和身心健康的目的。作者和SWAG小隊成員在高校計算機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正在進行VR繪畫減壓系統的研究,通過腦電波監測頭盔進行用戶數據采集,進行大數據分析,深入研究參與者在繪畫過程中壓力的釋放過程,進而加強繪畫減壓的針對性與體驗性。
5. 借助人工智能手段開展心理減壓。人工智能是未來新科技革命的核心之一,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必然影響和改變人類的生活。人工智能系統可以記錄和判斷一個人的情緒,根據既往的經驗,計算機能夠學會從龐大的數據中整合關鍵的信息,從而最終判斷一個人的大體心理健康狀況。對人產生的壓力,人工智能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干預效果,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能主動識別想,并幫助進行減壓。一個人工智能的心理咨詢系統卻能夠在一瞬間完成一個咨詢師數十年的訓練,并且能夠無限地復制和傳播這些經驗。于是,當社會急需大量心理咨詢的專業服務時,人工智能的咨詢系統可以迅速做出響應,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6. 開發一款藝術減壓APP,通過考前減壓、每日減壓、失眠減壓等不同場景的分類,設計針對性較強的功能,通過幫助用戶進入冥想等狀態模式,讓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在自己方便的時間、方便的地點隨時隨地緩解和釋放壓力。
【參考文獻】
[1] 雷金凱. 減輕中學生心理壓力的意義和途徑[J]. 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2012(3).
[2] 田偉娜. 學生心理減壓手冊[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