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杰
學困生,顧名思義,學習困難的學生,一般表現為基礎不扎實、運算能力薄弱、邏輯思維混亂、自信心嚴重缺失等。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分析學困生的成因是提高學困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就我所教的初中數學學科而言,我認為,學困生成因有兩類,即內因和外因。在內因方面主要是由于學生本身缺乏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等。在外因方面主要是由于學科教師過于注重考試分數,忽視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采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是提高學困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根據上述學困生成因分析,我認為提高學困生學習初中數學的能力有三個策略。
一是數學教學要結合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豐富的情境、組織形象的教學材料進行教學。如幾何教學中,利用圖形、實物、表演等進行導入,搭建關鍵臺階,使學生產生視覺上的直接沖擊,激發學生的興趣。此外,數學教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如,在學習電話計費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就手機計費方式進行調查,通過分析給出建議,切身感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和學困生一起分析學習現狀,制定學習的短期目標和學期目標,定期檢查、督促并總結記錄。在課上,教師注意督促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重點,便于有效復習。在平時,教師要指導學困生記錄上課筆記和下課的復習、作業、練習的完成情況。
三是實施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針對學困生起點低、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降低學習目標的層次。在課堂上給學困生提供合適的學習起點,學習主要知識、基本方法,完成基本題目。通過分層教學,使得學困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有效提升,有效解決了學困生學習能力弱的問題,使學困生感到“我能行”,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成就感。
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自信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保持耐心和愛心,保證教學面向全體,不讓一個學生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