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曦霞
【摘 要】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只依靠記憶、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直接得出結果的計算方法和方式。它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是訓練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培養數感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口算;群體多樣化;個體優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是核心素養之一、組成部分。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只依靠記憶、思維和語言進行計算,直接得出結果的計算方法和方式。它具有快速、靈活的特點,是訓練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是培養數感的主要方法。
一、群體注重多樣化
倡導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鼓勵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學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為不同的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供有效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以口算15-9為例,課堂上出現5種方法。
方法一:數數法,從15開始倒數9個數,就是6。
方法二:推理法,因為15-10=5,所以15-9=6。
方法三:想加算減,因為9+6=15,所以15-9=6。
方法四:破十法,15分成和5,先算10-9=1,再算5+1=6。
方法五:平十法,分兩次減,15-5=10,10-4=6。
以上五種方法的呈現順序可根據實際情況出示,老師的腦海中必須清楚它們的思維水平是從低到高的,從已知到未知的學習過程。對于方法四和五,抽象思維水平較高,對后續學習的價值大,應進行重點教學,可以結合數小棒、撥計數器、畫數尺等實際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班級同學的不同算法,往往能夠喚醒學生的舊知,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跳一跳,夠得著”,理解并接受新的更有價值的方法。
二、個體引導優化
一般來說,學生的方法比較幼稚、不成熟,有些教師抱怨學生的方法五花八門,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遠不如教材上的算法好。其實當學生的算法與教材上的算法不同時,教師應正確對待學生的算法。因為學生的算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思考習慣等,經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得到的結果,它植根于學生個體知識經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緊密聯系,整個過程是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學生自己的算法對思維的發展更有好處,我們應尊重學生的方法。對于某些具體題目,不同的算法之間肯定有一種最基本的、好的算法,對此我們應持肯定態度,可以進行個體算法優化。
在優化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優化算法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優化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師應該致力于讓學生在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中發現差距,產生優化算法的內在需求,自己選擇好的方法。
第二,要注意優化的時機。優化算法的最佳時機應該是: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已獲得了一個算法,在數學交流活動中已體驗到了算法的多樣性,形成了自己修正算我的內需,這時進行優化,將會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三,提倡學生用自己的喜歡的方法算。學生自己喜歡的方法總是最優的方法,從這一角度看,優化算法不一定是統一的一種算法。
口算需要學生在腦中“物化”出數所代表的“大小”的意義。學生根據腦中“物化”的結果把數字分解成簡單的“數字組塊”,然后選擇合適的計算策略。口算是計算的開始,是各種計算能力的基礎。它作為一種獨立的思維訓練方式,不僅為個性化、多樣化地解決問題提供機會,而且是培養學生數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蘇佩. 試析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有效對策[J]. 好家長,2018(7).
[2] 蘇崇麗. 略談小學數學中的口算教學[J]. 讀與寫,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