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陶婕
當今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趨深入,綜合國力競爭已經日趨激烈,而這一切競爭的基礎和本質就是人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人才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作為考生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之一,會計人才培養歷來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武漢學院為例,每年報考會計學專業的人數幾乎占了武漢學院報考總人數的1/2。但報考火熱,并未帶來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火熱。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和選擇上。
首先,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由于辦學主體的不同,民辦高校在教學經費投入與公辦院校相距甚遠。從高校的硬件投入一項就可見一斑。2016年公布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中提到,從2010年到2014年,全國公辦高校固定資產總值增加了42.15%,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增加了57%。其次,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晰。高職高專定位于培養基本應用型人才,公辦高校定位在培養高級應用型和學術型人才。民辦高校既不能去和公辦高校拼學術、教學資金投入,也不能和高職高專拼學生的會計實踐與動手能力,人才培養目標始終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最后,專業教材適用性較差。現有民辦學校的教材幾乎是直接照搬公辦學校的教材,很少是專門針對民辦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特點去編寫的,大大割裂了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之間的銜接性,與高校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背離。
我國是會計人才大國,卻不是強國,特別是高端會計人才相對不足,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量需求。“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突出“高精尖缺”的結構性導向。早在2012年,武漢學院就開始探索培養國際精英會計人才的道路,通過近6年的不斷摸索、改革與實踐,基本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武漢學校創辦人是騰訊公司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陳一丹先生。陳一丹先生對教育事業情有獨鐘,他說“教育是百年大計,是一項無比神圣的事業。”因而,他采用“辦學不取回報”的方式,投資舉辦武漢學院,開啟國內非營利性民辦公益大學的先河。2010年,陳一丹先生捐贈1000萬設立武漢學院“陳一丹獎”,2015年1月,捐贈2000萬元用于武漢學院置辦圖書典籍,更是首期投資20億元用于武漢學院新校園的建設。
陳一丹先生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辦學要找準自己的特色,錯位競爭。未來武漢學院要辦成為國內一流的大學,培養出一流的學生”。武漢學院ACA實驗班采用“學位教育+資格證書”的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頂尖會計職業資格證書的復合型、高素質、領導型會計人才。這個培養模式不僅保留了傳統會計本科教學的基礎核心課程,還將ACA證書課程科學系統地嵌入到傳統會計學本科教學計劃中,為任何一個想要在財經和商務領域發展的學生提供了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下,高層次人才不僅體現在專業背景,更要具備與人溝通的軟素質,特別是良好的英文能力。因此人才培養方案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還添加了《會計專業英語》和《雅思》課程,目的在于從聽、說、讀、寫全方位打造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水平和應用能力。
“明德”的教師是一丹先生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武漢學院著力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一是聘請了有經驗的“一本”高校教授幫助和指導學科專業建設,為本科學生上課,提高會計本科生的理論素養。二是重視打造自己的師資隊伍。學校投入大量經費引進了一批高學歷的中青年副教授、海歸會計人才。采取了“老帶新”這種融合方法,讓具有豐富一線教學經驗的教授、副教授們從專業知識理論、教學方法技巧、師德師風等各方面傳授他們的經驗和心得,幫助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三是學校與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緊密合作,定期選派教師參加培訓。通過這種高水平的培訓交流會,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同時還讓教師有機會了解會計行業的國際發展趨勢。
會計專業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結合的非常緊密的學科,民辦高校會計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著理論水平低于公辦高校,實踐水平又低于職業院校的游離狀態。在如今出版的眾多會計本科教材中,很少有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特點、辦學特點而編制的教材。會計教材的改革和發展遠遠滯后于會計制度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且,在培養“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大趨勢下,大部分民辦高校喜歡直接選用國內一流名校編寫的會計學專業教材,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水平和需求,導致教材不能充分滿足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要求。
武漢學院ACA實驗班采用的教材,大部分是由武漢學院的教師用多年的教學心得并結合學生的特色編制的自有教材;資格證書課程所涉及的教材全部直接采用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ICAEW)授權的全英文國際統一教材來組織課堂教學。這兩類教材獨立分化的選擇,突出了學位課程和資格證書課程各自的課程特點和考核需要,也體現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武漢學院ACA實驗班通過近5年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第一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100%,其中不乏有騰訊、德勤、致同這樣的知名企業,體現出用人單位對武漢學院在國際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上改革創新的認可和青睞。武漢學院抓住民辦高等會計教育發展的新契機,大力開展服務湖北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培養,為會計教育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李秀芹.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方案設計研究,2009.
[2]趙文偉.高素質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旅游縱覽,2015(10).
[3]董洪亮.民辦高校教材管理現狀和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3(13).
[4]戴云鵬.民辦本科院校教材建設的現狀與問題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5(24).
[5]劉丹.關于民辦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問題的簡析[J].就業指導,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