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玲 劉立華 韓清 張詠梅 花雙蓮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要發展,教育是關鍵。會計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培養高級會計專業人才的綱領性文件。工科院校有不同于財經類特質。面對不斷發展進步的科技及變化的經濟環境,方案必須實時做出調整。一般的大學本科學制為4年,故大學本科方案一般以4年為一個循環。總結上一循環方案的優勢,找出存在的問題,為下一循環的修訂奠定基礎。
山東科技大學是工科特色鮮明的學校,辦好會計學專業,一直是學校關切的事情。每一輪的方案修訂,學校高度重視。本文以2018版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學本科方案為例,探討修訂出一個好的方案需要做好的工作。
會計學專業修訂本科方案,主要依據包括:《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會計法》、《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做好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山東科技大學關于制訂2018版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既包括國家的相關法規,也包括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同時包括山東省地方高等教育相關規定以及學校的指導意見。
修訂會計學本科方案,也需要理論依據的指導。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是財務會計理論的核心,包括會計目標、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等。該理論可用來指導構建會計學本科方案框架,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質量規格、課程體系等。
修訂方案需要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要求。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互聯網技術等迅猛發展。這些因素在修訂方案時都必須要考慮。
(1)目標導向。以“厚基礎、強能力、重特色、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將能力培養貫穿于培養的全過程,壓縮總學時。
(2)加大通識課比重。通識課的設置與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目標相適應。世界名校之所以盛行通識教育,是因為它能讓學生有能量一直跑下去。本科階段學生應該學“大行之道(Universal Knowledge)”,而不是“雕蟲小技”,讓學生了解世界、塑造應對復雜及緊急情況下的生活本領與實現自我價值的信心。所以,通識教育課程至關重要。
(2)繼承性與發展性相結合。繼承2014版積極合理的部分,依據新的要求進行修訂。在總學分削減的要求下,穩定核心主干課程,加大選修課比重,優化擴展課結構,增加創新創業教學環節。
(3)傳承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珠算曾經與會計緊密相連,幾乎是會計工作的代名詞,2013年12月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會計教育的視角,傳承珠算文化,不在于其計算功能,符合國家傳承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發展戰略。
(4)學習與借鑒國內外經驗。會計的借貸記賬法始于13-14世紀的意大利,發達國家會計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內財經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也有很多可取之處,積極學習與借鑒之,因地制宜地融入方案的設計。
(5)體現工科院校特色。有差異、有特質才能有優勢。考慮到學校辦學歷史、優勢,力爭彰顯工科特色。金工實習、生產工藝等課程的設置,能使學生了解產品的形成和生產工藝過程,有助于形成成本費用觀念。而成本費用的核算與管控是會計理論和實務永久的話題。
修訂方案,需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成立領導小組、總結舊版方案的實施情況、制定工作計劃與調研等。
2018版方案修訂,從2017年4月初啟動到2017年7月底最終提交,歷經4個月,經歷了專業負責人撰寫初稿、專業小組討論稿、學院討論稿、修改完善稿、專家論證稿、進一步修改完善稿等,最終達到預期目標。
目標是航向。依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結合會計學專業情況,提出的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具有社會責任感,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掌握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和相關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具備人文精神、科學素養和良好的會計職業操守與職業判斷能力,能夠在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組織從事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實際業務工作以及教學、科研等工作,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高級會計專業人才。
(1)政治素質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方法,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2)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要求。掌握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能夠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規范以及國際會計準則。
(3)學習、研究及創新能力要求。具有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以及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素養、研究能力及創新意識與能力。
(4)人文素養、語言與組織協調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溝通、組織與協調、團隊協作等能力。
(5)職業道德要求。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操守和誠信品質。人無德不立,事無德不成。會計這一特殊的反映資金運動變化、與錢密不可分的職業,道德的要求更是略高一籌。
(6)身心素質要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心具有意識的功能,身心健康方能實現鴻鵠之志,才能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身心健康。
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技術手段。達到上述人才培養能力要求,必須設置相應的課程,形成課程與能力要求的對應矩陣。相互關聯的系列課程,形成課程體系。包括3個主要模塊: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及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其中,理論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和專業核心課,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軍訓、實驗與實訓、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包括相關課程和實踐。
(1)通識教育課。通識教育課分為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包括政治理論課、高等數學、大學英語、體育及創新創業課程,占總學分的35.33%。政治理論課程是統領,是形成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必修課;高等數學、數理統計課程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數理知識的提升,也是考研必須及大數據時代必要的工具;英語作為主要的國際交流語言,適應經濟全球化、會計作為國際通用語言等的要求;創新創業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啟發心智、獨立思考的課程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發現問題、提煉問題、解決問題等的創新能力。可見,這些課程是任何專業都必須的,能培養學生擁有人生長跑持久的后勁。
(2)專業核心課。專業核心課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占總學分的24.67%,其中管理學、經濟學、經濟法、財務管理構成了專業基礎課,是會計學專業學習的公共基礎課程,初中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成本會計、應用統計、會計信息系統構成了專業課,專業課占總學分的16%,是會計學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課程安排,體現了鮮明的會計學專業性。
(3)專業拓展課。專業拓展課是在專業核心課基礎上的進一步拓寬學生知識面的課程,實質為專業選修課,是實現寬口徑人才培養的重要體現。這些課程涉及財務會計理論、財政與稅務、金融與證券、運營與管理、計算機及電商、國際相關法規、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方法與論文撰寫等。模塊化設置專業拓展課,滿足學生選修不同專業方向課程的需要,該部分占總學分的20.00%,包括企業會計模塊、公司理財模塊及專業任選模塊。模塊課程的設置僅僅起到選課指導作用,模塊之間可交叉選課,以符合滿足學分要求的選課標準。
(4)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占總學分的20.00%,包括軍訓與公益勞動;創新創業實踐,包括社會實踐、科技創新活動、比賽競賽、學術講座等;會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成本實驗、審計實驗、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綜合實踐財務軟件綜合實訓,會計信息系統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實踐教學環節設置的目的是在上述理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用于專業實際業務,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的有效性,在實踐中進一步總結歸納,提煉出新的觀點,再指導下一循環的實踐,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
修訂出一個優質的培養方案只是人才培養工程的第一步,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重在培養方案的實施。新方案的實施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編寫好課程教學大綱,隨時記錄實施中出現的問題等。新方案將在2018-2021級本科會計學教學中實施,期待該方案能實現符合人才培養質量規格要求的擬定的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