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新課程標準》曾明確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不僅僅是要傳授學生必要的知識和能力,使其未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以順應時代進步的潮流。這就需要教師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基于此,本文將提出幾個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的有效的途徑,希望能對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師人文素養;提升途徑;責任
教育是民族進步、社會發展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社會道德的重要途徑。在社會日益進步的今天,教師的人文素養也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育的實踐者,教師的重要使命不言而喻。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教師虐待學生、有償補課、收受禮金的丑聞屢見不鮮,教師況且如此,更何談培養學生呢?因此,只有首先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服務。下面我將結合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談談提升教師人文素養的若干有效途徑。
一、 多讀書,從書籍中汲取營養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教師,我們也應在教學之余博覽群書,在書中汲取養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學習書本的本體性知識,還要感悟其中的教育科學和人文素養,在與偉人對話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升華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這樣,才能遠離紛繁和浮躁,實現真正的成長。即使教學時間緊張,教學任務繁重,我們也應該抽出適當的時間進行閱讀,在書中豐富思想、開闊視野。例如,我就經常在課余時間讀一些教育專著、期刊和傳統文化書籍,這不僅讓我進一步的掌握了課程改革的最新動態,提高了知識理論的功底,更讓我了解了很多知名教育家及學者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學習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認為學校也應經常組織教師開展必要的讀書活動,提高文化知識素養,以此實現素質教育的有效性。
二、 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在當今應試教育的體系下,不少教師對課堂的主體認識不清,依然采用“我講你聽”的傳統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素質教育則更主張科學與人文精神的相互統一,來實現學生的全面培養。這就需要教師認真備課,仔細研究教材,將知識中最有科學和人文價值的部分展現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影響他們。首先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處理好新舊角色的轉變,將學生視為服務的對象;其次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他們的溝通和交流,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力;還要注意教材知識的深化,將其中的精神內涵傳遞給學生。例如語文教學中,有一些文章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教師可以用多種形式,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飽滿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深層次挖掘這些人身上的優良品質,鼓勵學生以他們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使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三、 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
從古至今,教師一直被視為最偉大的職業之一。古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今有“身為世范,為人師表”,無不贊美了教師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的確,教師關系著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在人的一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應該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才能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教師應該樹立甘為“人梯”、樂為“紅燭”的精神,樂于奉獻自己,不計回報,不辭辛苦,將知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同時,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嚴謹的治學風氣,對學生言傳身教,時刻堅守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神圣職責,不斷完善自我,努力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全身心地投入到偉大的教育事業中,爭取為祖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四、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實驗證明,良好的心態是成功的關鍵。如果一個人整天悶悶不樂,愁眉苦臉,勢必會影響工作的效率;而如果保持愉悅的心情,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化絆腳石為墊腳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時刻調整自己的心態,締造陽光的心理,把積極向上的一面展現給同學們,給學生傳遞正能力,用自身的形象去感化他人。每天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課,為教室營造歡樂和諧的氛圍。教師既是學生的良師,也是學生的益友,更是他們的親人。所以,教師在課余應該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情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校方應該多組織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指導教師在緊張忙碌的學習之余放松自己、緩解壓力,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五、 學會反思
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可見,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教師而言,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師德修養、職業操守、教育觀念,反省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才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實現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們要善于自我反省,找準自己的問題所在,并努力的改善,以實現提升人文素養的目的。
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是實現素質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師應該善于發現自身問題,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徑,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和道德境界。
參考文獻:
[1]胡肇開.合格教師基本素質淺議[J].教育研究通訊,1986年第3期.
[2]劉躍堅.搞好班級管理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2期.
作者簡介:
許勇,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