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對小學語文寫作實情出發開展分析,在分析中總結出小學語文在寫作教學方面存在寫作目標、寫作素材、寫作形式單一,學生對寫作教學缺乏興趣等問題,通過本人在寫作教學工作方面的工作經驗進行策略淺析,希望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思維方面實現由單一維度寫作教學向多維度互動寫作思維轉變,實現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過程中,在讀、寫、思、行方面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存在問題;提高寫作能力;策略淺析
一、 引言
在當前素質教育大環境下,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已成為廣大小學教師需面對的首要難題。寫作能力與學生日常生活存在著緊密聯系,通過寫作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有所感悟時都能夠及時記錄。寫作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加以重視,并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寫作中有所思考。
二、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寫作教學工作中缺乏師生互動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工作中,教材在教學內容安排的方面的缺失,教師通常采用從課本出發對學生練習寫作內容進行安排,忽視了學生當前邏輯思維發展、興趣愛好指向、語文基礎強弱等方面的問題。在寫作練習中如何命題、如何評改都根據教師喜好隨意變動,隨意命題導致寫作要求缺乏針對性,隨意評分導致評析體系缺乏,隨意評改導致評改重點不夠突出,上述各方面的缺失導致學生寫作能力水平止步不前。
2. 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相分離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存在“閱讀賞析”板塊,選用的都是優秀閱讀范文。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由于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內在聯系認識不夠充分,導致對閱讀范文板塊不夠重視,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是教授學生如何讀懂文章,并沒有實現通過閱讀引導寫作。在詞匯運用、寫作手法、寫作思維等方面教育工作缺乏正確引導,導致“讀”“寫”分離,這樣傳統的教學思維是不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不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多維度培養。
3. 寫作教學未能走出課堂
小學學生在當前學習階段,學習知識點繁多,學習任務較大,學習生活范圍停留在家與學校之間難以抽身,造成對社會、自然的感知有所缺乏。一篇好的文學作品,來自社會生活中的素材必不可少,只有通過社會實踐,學生在閱歷、知識構成、思維感悟等方面才能全面發展,實現通過文章對自身情感傳達真實傳達,實現文章具有生活性、人文性、社會性。
4. 對學生寫作內驅力培養存在缺失
在當前小學階段,語文科目考核依舊為分數導向,學生在日常寫作教學中接受的教育也多為寫作技巧教育,學生為了取得高分數進行寫作技巧練習。導致文章華而不實,文章單純是由優美詞句堆砌,文章內容存在空洞和核心思想不夠突出的問題。有目標、有感悟、想傳達、才是科學正確的寫作動機,通過這些積極寫作內驅力的影響,學生創作出的文章才具有高度原創性,在文章內容方面結構合理、內容充實,在文章核心思想方面實現有力傳達。由此可見,正確、科學、積極的寫作內驅力培養尤為重要。
三、 小學語文多維度互動寫作教學實施策略淺析
1. 師生充分互動,實現互相成長
師生互動前提是構建一種輕松、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教師僅作為引導者存在,實現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對寫作內容、寫作技巧、寫作思維多方面補充,最終實現學生在語文科目的全面發展。
教學實例:在教授《七律·長征》課程時,首先通過播放本人通過電影、紀錄片截取后制成的微課,在播放過程中對長征的大致過程和突出事件進行講解,促使學生具備基本的感性認知,在觀看完畢后以小組的方式開展討論,學生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實現思維的有力碰撞。在學生小組討論結束后,開展評論文寫作技巧、寫作方法方面的講解教學,要求學生結合長征故事進行評短文寫作,在文中需寫出對長征的看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實現了師生、生生充分交流,并在交流過程中通過老師適時引導使得學生對寫作技巧熟悉、掌握,并通過文章創作實現了寫作方法的具體運用,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做到有方法、有素材、有思維。
2. 閱讀與寫作充分融合,實現共同發展
首先寫作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山中訪友》一文教學過程中,本人首先要求學生進行場景聯想,對山中景色、和訪友內心情感進行寫作。寫作完畢后開展教學工作,要求學生在文章學習過程中感受作者寫作的感情和技巧,并記錄下來,實現文學審美培養和先進寫作技巧學習,通過情景帶入的方式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興趣。其次閱讀可以對學生寫作素材進行有力補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收集一些短小精干的美文,在課上教師對其中存在的字、詞、寫作技巧方面的充分講解,要求學生進行情景帶入,開展想象,身臨其境地體會到文中書寫的核心情感和寫作技巧,并把文中包含的各種知識點充分吸收,轉化成為自身的寫作素材。最后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在教學工作中,每當講解到文章高潮部分,學生給予的教學反饋都會相應發生變化,體現出學生在面對文學之美的時候都會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自發的閱讀習慣進行培養,實現學生在閱讀中的感情、感悟可以通過文章形式記錄、傳達。
3. 內外互動,增強寫作體驗
內外指的是學校內與外、課堂內與外的教學方法、內容需要充分融合,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學校方面,可以通過具有鼓勵舉措的寫作活動開展,為學生構建一個展現自我寫作水平的平臺。還可以通過校園閱讀室、網絡閱讀云平臺的建設,為學生自發閱讀提供基礎保障。還可以通過專業語文教師隊伍建設,當學生在寫作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網絡對教師開展提問,為學生寫作提供科學指導。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大環境,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的寫作教學,教學側重點不能僅停留在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還需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實現學生在感性認知、生活聯想、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的全面提高,促使學生在課上、課下有所思考時都能適時記錄、創作成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麗萍.“口述→寫話→習作→創作”:小學語文寫作能力層次式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104-106.
[2]王偉.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1):198.
[3]范延霞.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J].學周刊,2014(11):186.
作者簡介:
魯琳,遼寧省沈陽市,遼寧省沈陽市實驗學校東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