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其能消化和理解數學知識,同時還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環境,促進師生的良好互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無與其互動,直接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影響數學成績。文章主要研究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實際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一、 前言
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會對最終的教學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符合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數學問題和教學情境,利用情境模擬的方法為學生營造有趣的課堂氣氛。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中。
二、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一) 數學教學方法單一
初中數學教學單調、缺乏靈活性是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一般性問題:首先,在上課伊始教師習慣直奔主題,在沒有任何鋪墊的情況下就直接講解知識點,甚至是直接上新課。在沒有案例鋪墊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使課堂環境陷入僵局;其次,數學課堂時間總是被安排得特別滿,雖然課堂節奏緊湊,但是學生在高速的課堂環境下無法對全部知識點消化理解,久而久之,就會被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最后,教師為了讓學生進入更好的高中,在教學中會將一些超綱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措手不及,嚴重影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
(二) 沒有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主要是扮演著傳授知識和解答疑惑的角色。但教師并不是課堂的主體。尤其是在數學課堂,本身書本上的內容就興對枯燥乏味,如果教師沒有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和學生融為一體,合理地溝通和交流,學生就無法真正融入課堂環境中。甚至一些課堂幾乎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師一味地講解,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及營造和諧師生關系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 課堂教學的分化現象比較嚴重
在實際的初中課堂教學中,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也限制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尤其是現如今,很多初中學生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會為孩子報很多課外輔導班。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只要跟上教師的進度就好,無須課外輔導。這就直接導致一個班上,很多學生已經學完了初中數學的課程,因此對于教師的講解熟稔于心,不愿意再聽一遍,容易分散注意力;一些沒有基礎的學生卻無法跟上教師的進度。這樣兩極分化的學習情況,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同時,也難以為學生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計劃,阻礙著教師教學成果的進步。
三、 促進初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策略
(一)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融入課堂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中,想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性互動,教師首先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出發和生活實際出發,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數學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難度應該適中,不能以尖子生的水準要求全班學生,同時也太過隨意,要真正能夠調動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講到“多邊形的內角和”時,教師可以突破常規,讓學生討論五邊形的內角和。關注兩個問題:1.學生是都能夠類比四邊形的解決方法,得出正確結論。2.學生可以用幾種方法得到結果。
在分組討論之后,由小組代表發言:
生1:五邊形其實就是三個三角形,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三個就是180×3=540度。生2:在五邊形任意一邊的任意一角出發,可以將五邊形分為四個三角形,然后再減去一個周角也就是360度,最后得到540度。生3:把五邊形分為一個四邊形和三個三角形,也就是180度+360度=540度。
師:你們回答得非常好,能舉一反三,讓老師非常開心。
多邊形的內角和在初中數學中占有重要比重,讓學生從五邊形出發,探究五邊形和四邊形以及三角形之間的關系,能夠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可以看出,該案例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輕松越快的課堂環境下,學生可以更加放松,開動腦筋,得出多種不同方法。最后教師再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獎勵,更是為學生樹立的自信心,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 注重情境設置和導入
對于數學學科來說,在講解新課之前,需要教師對問題和新的知識進行導入。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悉心準備,完善導學案的相關內容。需要注意的是,導學案的撰寫和問題的設置一樣,不能太難或是太簡單,根據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環境,設計符合學生成長特點的導學內容。
例如,在講到“不等式的基本特點”的時候,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后,需要進行情境引入,并提出合理問題。
師:等式的性質有哪些,請同學們舉例。生1:等式的基本性質可以用字母表示:a=b,a+c=b+c,a-c=b-c。師:非常好,那么如果在不等式的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整式,結果會怎樣,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生2:和等式一樣,同時減去一個整式的化,不等式依然成立。師:有道理,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如果這個等式的結果等于0,不等式還成立嗎?
學生陷入安靜。由此教師可以引出今天要講解的問題,不等式的性質以及不等式在何種條件下,相互轉化的特性。通過對該案例的引入,學生可以在溫習以前學過知識點的同時,學會思考并舉一反三,找到不等式和等式之間存在的某種聯系。再加上教師的課前引導和與小組討論,學生很容易就融入這樣的氣氛當中,在體會數學知識的同時,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可知,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拉近彼此距離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前導入環節,利用提問或是情境模擬的形式,引導學生走入課堂當中,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促進教學成果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生崢.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教學舉措探究[J].考試周刊,2018(12):97.
[2]曹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112.
作者簡介:
劉巧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安溪縣金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