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所有的語文學習,最后都應該指向表達。而學生在口語交際與習作的表達中存在言語表達障礙。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厘清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的系統關聯,探尋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中的言語表達障礙,分析其歸因,開發微課資源,給予學生學習支架,豐盈學生言語表達,實現微課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的交互提升。
關鍵詞:言語表達;障礙;微課;交互提升
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將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
那么,什么是微課呢?微課由“微”與“課”構成。“微”有“細小、輕微”的意思。“課”是指“有計劃的分段教學”或“教學的時間單位”。
我們現在講的“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有時間限制的教學活動。而微課現在已經成了一種非常時尚的教學輔助手段。
眾所周知,學生在口語交際與習作的表達中存在言語表達障礙,分析其歸因,探尋其缺失的言語表達技能,教師通過圍繞學生缺失的知識點或表達技能開展的簡短完整的微型視頻給予學生學習的支架,尋求其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中的言語智能,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通過創設情境、情景再現、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言語交流,然后指導學生以規范的語言文字用書面語言表達出來,實現口語交際和書面表達的和諧共振,互相提升,在共融中豐盈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
一、技術融合,創新教模
微課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口語交際以及書面表達交互提升有效應用在家長中的傳播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同時在現實教學中與實踐相結合,為微課提升小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的交互提升提供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
將微課有效地應用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習作表達教學中,是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發展趨勢,學生可借助微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表達提升的練習,從而實現個性化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我們主要是在班級內利用微課資源平臺,整合校內外優秀的微課資源以及微課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得到有效應用。
二、微課支架,立足表達
1.厘清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的系統關聯
利用“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系統關聯原理,選取兩者訓練的契合點,力顯教學的效益,實現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交互提升,達到兒童言語素養的提高。
在上周的作文課上,為了讓孩子們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我帶領孩子們進行了一場全班參與的拔河比賽。回到教室,讓孩子們說一說剛才拔河比賽中的所見所想。重點指導習作主要部分:自己的心理活動和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為習作表達埋下伏筆。
2.探尋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中的言語表達障礙,分析其歸因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站在兒童的立場,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讓學生進行綜合性研究學習,找出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中言語表達障礙的原因,以此為突破口,豐富學生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言語表達順暢。
拔河比賽后,孩子們心情激動,但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激動。我指導他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表達:(1)自己的動作和心理活動;(2)別人的動作和心理活動;(3)啦啦隊的動作和語言。重點放在動作描述和心中所想上。
經過這一指導,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當時的狀態:比賽之前緊張得手心冒汗;沒聽到老師喊開始就開始拔了;自己汗珠流到了眼里都來不及擦一下;鞋帶松了都不敢彎腰系一下……
3.開發微課資源,給予學生學習支架,豐盈學生言語表達,實現微課對小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的交互提升
通過微課支架,尋求小學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的契合點,并將其遷移到與學生相關的習作表達當中來,增強言語表現力,提高學生習作表達水平,實現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的交互提升。
我發現孩子們在表達拔河比賽時,說出的基本上是自己的狀態。因為他們在拔河時根本來不及觀察別人的表現。于是我把當時錄好的視頻一放,尋找典型人物。孩子們看到視頻時哈哈大笑:岳××是個“重量級”選手,他為了增加贏的幾率,把繩子繞在腰上憋紅了臉往后拉;張××已經被別人拖過線了,還掛在繩子上不下來,具有永不言棄的精神……
孩子們先說自己的心理活動,再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把看到的別人的形象串聯起來,這樣有話可說,也水到渠成地豐盈了學生的言語表達,文從字順地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樣,微課在實現小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交互提升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給予學生學習支架,豐盈學生言語表達,尋求小學口語交際與習作表達的契合點,并將其遷移到學生相關的習作表達當中來,增強言語表現力,提高學生習作表達水平,實現學生口語交際與習作的交互提升。
參考文獻:
[1]胡蒙娜.初探“為”時代的微課[J].中小學電教,2013(7):33.
[2]梁培斌.微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12):50-52.
[3]趙玉芹.初探“小任務分層教學 微課程翻轉課堂”[J].中小學電教,2014(2):97-9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