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娜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素質也不再僅僅局限于過硬的業務素質,而是越來越多地滲透進教師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信息素養、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人格。無疑,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種種表現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教師素養;養成教育;價值觀;樂觀情緒;健康成長
一個班級學生的行為習慣,能夠很明顯地表露班主任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一、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至關重要
古人云:教不嚴,師之惰。一個學生能否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關鍵在于他的老師是否有一個好的習慣,是否能夠對學生嚴格要求。從教學上來說,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生嚴格要求,那么,學生就可以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反之,壞習慣也很容易形成。我有這樣一名學生:一至四年級成績一直在全班前八名,五年級以后,不知從什么時候起,作業經常不能按時上交,到了六年級,幾乎每晚的作業都不能按時完成。多次與他苦口婆心的交談都無濟于事。他什么時候變成這樣了?后來我終于找到了癥結所在。因為這個班是我從一年級帶上來的,一至四年級從未發現過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我非常信任他們,很少逐個過問作業完成情況。作業都是學生做完了交,交了判,判了發;然后改,再交,再判。因此誰沒交我絲毫沒有察覺。他鉆了這個空子,于是缺交少做就逐漸成了他的家常便飯,成績也一落千丈。我痛心啊!為自己的失職!由此可見,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二、教師的綜合素質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
一個對學生有愛心、對事業執著追求的教師,一定會努力營造民主而和諧的教育環境,以尊重、理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這將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人格產生積極健康的影響。他們將會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感悟出應該怎樣對待生活和學習;應該怎樣與他人合作;怎樣去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四年級時,我班新來了一位×縣的學生,初來時,由于他們當地沒開設英語課,所以一點基礎也沒有。我微笑著告訴他,“我們已經學了兩冊英語書了,你不但要學會這冊新書,還要把前兩冊的內容抽時間補上,那才能學好以后的新知識,有不懂的地方、不會的單詞隨時來問我,或者問班里英語成績好的同學。”他真的這樣做了,課間經常請教成績好的同學,和他們一起探討英語問題。很多時候在放學時間我被他叫住,給他講解難題,不知不覺中他的英語成績排到了班內前10名。我在班里明確表揚:“老師非常佩服少×同學,因為他在沒有一點英語基礎的情況下,趕上并超過了許多同學。這說明他是個有毅力、有決心、有信心的好學生。如果他沒有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怎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呢?”受到表揚,他的學習勁頭更足了。
雖然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學期末他小聲告訴我:“老師,下學期我不想在這兒上了。”問他為什么,他不吭聲。我一下子想到:他來這里是住在姑姑家的,是不是……于是我語重心長地告訴他:“你現在的成績很好,很有發展潛力,如果你回去,就等于荒廢了你的學業。你不想成為一名大學生?想一想,你當初是為什么來的?不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嗎?不是為了自己的將來、為了自己的前途嗎?即使你受了什么委屈,有什么異樣的感覺,為了將來,那都不算什么。凡事要學會忍讓,學會感恩。你說呢?”他默默地點點頭。從那兒以后,他在學習上更努力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三、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學生樂觀情緒的建立
情緒有著極強的感染性,教師情緒的好壞會通過他的言行、舉止反映出來,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教師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能克制生活中的不快,不遷怒于學生,對課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能冷靜處理,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胸襟寬廣、熱愛生活、遇事不驚、處世豁達。美國全國教育聯合會在一份《各級學校的健康問題報告》里專門指出:“由于情緒不穩定的教師對兒童的決定性影響,就不該讓他們留在學校里面,一個有不能自制的脾氣、嚴重的抑郁、極度的偏見、兇惡不能容人、諷刺刻薄或習慣性謾罵的教師,其對于兒童心理素質的影響猶如肺結核或其他危險傳染病對兒童身體健康的威脅一樣嚴重。”
教師客觀公正地評價每個學生,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對學生以誠相待、關愛有加。與學生相處時,持信任、贊美、欣賞的態度;這樣不僅能幫助教師樹立威信,而且能指導學生健康地成長。教師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內化積淀為學生固有的品質,使得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積極、健康、進取的精神風貌。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對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六年以來,我帶的班級沒有發生過任何不愉快事件,同學之間能夠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班級氛圍,是全校公認的優秀班集體。
總之,學生的健康發展與教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要做一名優秀的、學生喜歡的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不僅業務過硬,而且具備較高的完善的人格魅力、科學素養及各種能力,才不枉“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頭銜。
參考文獻:
[1]張立新.21世紀教師素質綱要[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01.
[2]王義堂,田保軍,王碩旺.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M].1版.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07.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