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晨
面對時代的要求,面對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技術,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中出現的錯誤以恰當的方式予以解答,對于新時代信息教學技術的使用更加靈活正是我們現在需要掌握的。
一、生活中的數學體驗
人的發展是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與核心,致力于人的發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眾所周知,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數學課的教學中,我們不能一味地教授書本中的知識,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身體驗,了解數學課上的相關知識,而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這樣更利于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掌握與應用。
在教學“千克與克”時,我提前布置一份家庭作業,讓家長陪同孩子到超市里逛一逛,把觀察到的以千克和克為單位的商品的相關信息按照表格記錄下來。上課時,讓學生互相討論一下自己所記錄的數據是否合理,最后我再做出評價。這樣設計,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本節課的有關知識,知道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還能從心靈深處產生想要學好數學的想法。
再比如,在教授完“元、角、分的認識以及對人民幣的認識”后,我們可以在自習課時讓學生模擬一下“雜貨店”,模擬商場銷售與購物的表演活動,把講臺當作“雜貨店”。在雜貨店里擺放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及生活用品。表演時,隨意選取兩名學生作為售貨員,選取5名學生作為顧客,剩下的學生做觀察員。在購物的過程中,讓“觀察員”對“售貨員”及“顧客”付款及找錢的正誤進行判斷。多進行兩次表演,最后由大家共同評選出“最美售貨員”及“最美顧客”,并獎勵兩朵小紅花。由此不但讓學生對元、角、分的概念以及人民幣認識得更加透徹,還能夠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模擬中感受快樂。
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從課堂走進實際生活,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可以讓學生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聯系到實際生活中,提升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
二、規律中的數學奧秘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我們能夠掌握許多規律,我們可以在課前用一些特殊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
比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小魔術,任意選取幾個同學,隨意地說出幾個4位以上的數字,教師在3秒內回答這個數能否被3整除,隨后由學生計算教師的答案是否正確。對此學生會感到十分驚訝。
比如,在“認識年、月、日”的課后練習中,讓學生初步感受“平均數”的概念,我讓學生報出三個數的和,然后快速地猜一猜所圈三個數,學生會對此感到驚訝萬分,最后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發現,了解到只要用三個數的和除以3,就能夠求出中間數,然后求出另外兩個數。
我們可以由此對學生提出質疑不用計算能否一眼看出結果。當學生搖頭,表示不會時,掌握新的知識便成了學生最大的愿望。隨后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就能夠變得簡單而又順暢。
三、“三觀”中的數學認知
兒童的世界是單純與美好的的。在教學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被賦予了情感色彩的東西進行知識的講授。
比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時,我向學生展示一面國旗,并告訴他們:“10月1日是國慶節,而2018年的國慶節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的紀念日。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6分米,寬是4分米。”然后再引出長方形的意義。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對國旗、國慶以及國家有一個情感上的認識,凸顯民族自豪感,還可以對數學知識在社會大方面的運用和展現。
在學習“認識年、月、日”的一課的課后練習中,我首先出示了敘利亞戰爭的圖片,到處是廢墟、尸體和殘垣斷壁,面對此情此景,學生感慨萬分,告訴我:“身處戰亂的時代實在是不幸,而我們生活在這樣和平、寧靜的年代,實在是太幸福了。”我問學生:“你覺得你最應該感謝的是誰?”學生告訴我:“最應該感謝的是我們的祖國母親。”然后我再出示中國國旗,和學生一起了解在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的宣告,新中國成立了,于是我們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我又問:“除了祖國母親,還應該感謝誰?”這時候,他們馬上想到了帶領解放軍贏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包括在后面的練習當中,他們了解了“世界愛牙日”“世界愛眼日”等,我告訴他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我們最應該感謝和深愛的是我們的父母,于是這兩個偉大的節日順理成章地出現在他們的眼簾,記憶深刻。在一節課的學習當中,學生不但學習到了書本知識,更明白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偉大,也明白了父親和母親的偉大,要身懷感恩之心。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來說是神圣的,對教師充滿了敬意,所以我們在挖掘自身資源的時候,要注意增強個人修養,維護教師形象。一方面,我們要增強挖掘教材的自覺性,對教材有高度的敏感性,結合學生個體合理制定教學內容,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要把握學生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進行新課標改革,明白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對于教師來說,學生才是不可預知的,我們應該把學生的多樣性、多變性作為教學中重要的課程資源,引導我們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引領課程進度,真正地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對于目前小學數學教育的新理念,我們必須做到的是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而非個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進程,并激勵學生進行學習。在我們把學科本身、課本之內的知識教授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慎重考慮學生未來的發展,考慮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改進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