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教育行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強化師生間感情的過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德行的課程,德行的培養并不只是機械地學習書本知識,而是需要情感來進行教育。由情感教育的概況著手,講述了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實行現狀和實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幾點關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情感教育;道德與法治;重要性
《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我們要做到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第一教學目標,而傳統教育則要求的是以知識教育為第一位。這就體現了現代社會對教育的要求和傳統教學對教育的要求的區別。由此可見,現代教育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做人。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情感教育的概況
情緒的成長是個體成熟與發展的一種必要表現。情緒的變化不是個體自身所造成的,而是由外部環境的影響所造成的。情感教育是指關注學生的情感怎樣在教育的引導下不斷產生新的內容和變化,同時也是關注學生生命情況中的情感機制如何與生理機制、思維機制相互協調完美配合,以發揮最佳狀態的教育。
例如,打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時,會發現里面有很多的案例故事,教師將這些充滿情感的生活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更好地了解道德與法治的關系,也了解到道德與法治不是脫離社會的書本知識,而是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情感教育的現狀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一直都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隨著社會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突出。校園暴力等各種青少年問題的出現,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國家也對初中生的德育更加關注。從國家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出發,道德與法治課是青少年在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其次就是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一些老師教授的不是十分生動有趣,部分學生聽課不認真等情況,有的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這也是長期以來情感教育的缺乏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邊緣化的原因。
1.從教學目標上來看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重視認知目標輕視情感目標。要想初中階段的學生更好地完成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更要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課程規劃。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個德與行全面發展的課程,一直以來,學校教育主要關注學生成績、綜合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德育關注不夠,新課改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即認知、能力、情感和態度四個方面。綜合這四個方面來考慮問題,讓教學目標的制定更加多樣化。
2.從教學方法上來看
人的心理是在主體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的,教學活動離不開具體的教學情境。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借助自己親切的語言、豐富的表情、恰當的形體動作等營造一個美的、自然的教學氣氛,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中去。機械式的教學容易讓學生反感,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畫面就是,教師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學生在下面呼呼大睡,這樣達到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曾有調查顯示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根本沒有學習的必要性。由于教師在課堂上情感的投入較少,使學生產生反感。因此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把情感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實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的獨特性
道德與法治課堂肩負著德育與知識教育兩個方面的重要任務。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就是解決學生了解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然后規范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目的。由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獨特性,因此必須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情感。
2.實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自身情感教育的滲透。經常引用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學生學習和成長。生活中的實例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情感,便于學生的理
解,也更有利于學生開拓精神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實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學生良好情感的培養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豐富的情感基礎,但這些情感還不是很穩定,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注重學生自身情感的培養,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講課的同時把情感教育滲透進去,能夠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可見,將情感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初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注重培養學生自身的情感,將學生的情感和課程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顧引新.小議情感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實踐[J].長三角(教育),2012(7).
[2]吳曉燕.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4(5):189-191.
[3]付晶晶,張家斗.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情感教學[J].改革開放,2014(3):123-13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