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
摘 要:人類學習東西都是從發現問題,然后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就如“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的出現,解決了很多小學生不懂的問題,當小學生出現疑問不懂時,他們都會習慣拋出“為什么”的問題,希望從大人的嘴中獲得答案,學到知識。小學生用“為什么”的問題學習知識,那么,反過來,老師也可以運用“為什么”這個問題,讓小學生獲得知識。這個“為什么”的問題也就可以轉換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式”方法,幫助老師更好地解決小學數學教學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式;靈活運用
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課堂提問,因此課堂提問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決定了靈活運用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條件,所以老師在課堂中要恰當、靈活地運用課堂提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課前老師精心準備課堂重點,提出針對性問題
正常情況下,老師在課前都會準備課堂要講的內容,以免出現在課堂上匆匆忙忙準備課堂內容的現象。但是盡管老師課前準備了,上課時還是會有意外的情況出現,以至于導致課堂重點偏移,提出的問題針對性不夠強。或者存在老師不重視課前準備的重要性,只是在課堂上隨意發揮,隨意提問,沒有側重點。對于這些現象,我提供兩點建議。
第一,老師課前要精心準備課堂內容,切不可以隨意準備,敷衍了事,還要密切聯系課堂知識,準備課堂內容時要有側重點,尤其是課堂重點內容要充分準備,多方面考慮,而且準備內容時還要考慮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內容不要準備得太難接受,以免出現學生完全聽不懂的現象,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和信心。第二,老師準備課堂提問時要有針對性,不要準備很隨意的問題,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學生的水平,不要提出難度太大的問題,這樣學生會疑惑不已,反而搞不清楚狀況,使得教學課程難度增高,這樣會不利于學生學習數學。在提出針對性問題的同時也不要忽略小學生的接受范圍,提的問題最好是小學生常接觸的東西,從簡單的問題入手,然后再層層深入,達到教學目標。
比如,準備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數與代數”中的加與減時,課前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小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東西,然后準備好課堂上需要用的道具,如老師課前準備了“小明有10塊錢零花錢,用了5塊錢買雪糕吃,用2塊錢買了糖果,那么小明還剩多少錢?他還可以買一根5塊錢的雪糕吃嗎?”這樣的問題,那么老師可以課前準備好零錢10塊錢,然后用這10塊零錢給學生講解,這樣提問方式就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像這類接近小學生生活的問題,小學生比較感興趣,下意識想要知道小明還有多少錢,這樣學生就愿意動腦去學習,學習效率將大大提高。
二、瞄準恰當時機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法
小學數學一節課堂時間一般為40~45分鐘,這段時間較長,老師不可能說一直提問然后進行知識講解,不給學生喘氣的機會,通常老師會恰當地留出時間給學生思考,所以老師上課時要分配好時間,瞄準恰當的時機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老師分配課堂時間時,要從學生的角度想,剛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集中到學習上,小學生的腦海里還是浮現著下課玩鬧的畫面,如果老師先給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那樣是沒有效果的,因為學生根本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本上,很大可能是盯著書發呆。假如老師一上課就提問,那么學生就會感受到緊張的氣氛,注意力就會立刻集中,不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可以有效利用并吸收知識。等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后,老師可以適當給一些時間讓學生自由思考問題,一定時間后,學生注意力會下降,這時老師又要開始提問了,而且老師要注意運用多種提問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要留給學生神游的機會。比如,運用遷移式提問、聯想式提問等,根據不同的數學知識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這樣學生學習抽象性高、邏輯性強的數學才比較輕松,學生能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舉個例子,還是拿小學生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書本,學習“空間與圖形”時,老師可以運用遷移式提問,比如教小學生認識三角形時,先告訴學生怎樣的是直角三角形,將實物與理論結合起來,讓學生認識了解直角三角形,學生認識直角三角形后,老師進行提問“含有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銳角三角形是什么樣的呢?”小學生有了先前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經歷,那么他們就會很快思考出什么是銳角三角形,而且有的學生還可以推出鈍角三角形是什么樣的。講到關于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的知識時還可以用聯想式提問或者其他方法。
靈活地運用多種提問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同時還可以給學生灌輸數學思維,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提倡“提問式”在小學數學中靈活運用,不僅可以幫助老師解決一些煩惱,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而且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的成績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韋正美.提問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7(8).
[2]何玖根.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方式[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5(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