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周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言能力的綜合體現,有許多教師認為只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就能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事實上寫作能力的提升是學生語文知識積累和沉淀的過程,寫作水平與語文綜合能力緊密聯系,但寫作水平絕不等同于語文綜合水平。為此,一些教師陷入了一種教學誤區,將語文寫作與語文教學分離,只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進行教導和指導,而忽略了引導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寫作教學脫離語文教學實際。如何將語文教學與語文寫作教學相結合,從實際語文教學角度出發,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提升和培養是現下教師值得探究的問題。結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能力;教學策略
語文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對其進行學習無非就是進行各種知識的積累,只有在平時積累足夠多的寫作素材,在寫作時才能下筆如有神,輕松自如,此外,寫作也是個人靈感的一種迸發,而靈感的迸發需要一定的激發,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語文知識素材的積累之外,還要合理豐富學生個人情感,引導學生用文字傳達內心所想。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教導學生應試技巧,傳授學生考試知識點,而且把教學當作提升學生考試分數的工具,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當作學生的直接憑證,此外,一些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技巧的過程中,嚴重超脫了學生接受能力范圍,在寫作主題的擬定過程中,也過于拘泥,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興趣。
一、以教學內容為寫作教學切入點,幫助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積累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文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引導學生識字、組詞、積累詞匯,講解如何對文章中的中心思想進行總結,為學生講解如何在考試的過程中得高分,而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相關寫作指導。其實,語文寫作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語文教學,充分挖掘每一節語文教學知識,為學生補充和填充大量語文知識,以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許多教育專家精心挑選的,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之內,都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點。教師可以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文中詞語的用法,為學生分析如何在適當的語境下對詞語進行應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句子水平。比如:在《小松鼠找花生》講解過程中,文中有一個詞語“格外”,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如何用格外造句,從而引導學生對“格外”這個詞匯進行深度掌握,豐富學生詞匯量的同時還教會了學生如何使用詞匯。
二、引入實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陶行知倡導一種教學思想“生活中處處有教學,教學中處處能夠體現生活”,而且新課改教學理念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了新的要求,新課改教學理念更加注重啟發式教學,更加注重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養,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啟發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啟蒙教學,而不是知識灌輸式教學。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中挖掘相關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并獲取寫作素材。知識源于課本,更源于生活,但超越生活而存在,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還原到生活中,促使語文知識在生活中得到體現,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性以及趣味性。比如,在《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為學生展示青蛙的發育過程,讓學生了解蝌蚪是如何變化成青蛙的,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見識,另外,學生對生命的好奇心理比較強,以此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以此為寫作主題,引導學生寫一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作文。
三、以課文表達技巧為寫作教學基準,教導學生寫作技巧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每一篇課文的質量水平都是相當高的,教師可以依據語文課文內容,從課文中提取寫作技巧、寫作方法,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為學生普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文中作者的寫作方式、敘事方式、抒情方式,同時教導學生如何應用語文課文中的寫作技巧和方式。比如:在《蘇州園林》這篇課文講解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詳細講解文中的寫景順序、寫景技巧,然后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作者的寫景順序,以當地景物、建筑為對象進行寫作。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實際教學內容為寫作教學切入點,對語文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在豐富學生詞匯量的基礎上還要教導學生如何使用詞匯,提升學生的語文寫作技能;在教學中引入學生實際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掘語文寫作素材和資源,對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激發,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寫作教學活動,在擴充學生寫作素材之后,教導學生相關寫作技巧,從而升華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義態.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J].中外交流,2016(5).
[2]毛里色.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5(6):14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