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
摘 要:結合我國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特點以及類型,從實際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對學校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時也對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行為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環境;教學策略;教學行為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極為迅速,在教育方面,信息技術為我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學校教師應該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特點,合理地完成對教學資源的分配。針對不同的教學環境,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特點
從信息化媒體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以網絡傳播技術為中心,一種是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中心,另一種則是網絡傳播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環境。三種不同類型的教學環境所體現的特點也都不同。
以網絡傳播技術為中心的教學環境,其特點主要是通過網絡的實時交互性來實現同步教學等功能,另外,多維雙向性的特點還可以幫助實現教師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師生與教學資源之間交流溝通的目的。在網絡教學中,教學流程等有關教學的事項表現出了明顯的可控性,方便教師實現組織和教學管理之間的遠程控制。
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中心的教學環境,為實際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教師主要依靠教學光盤、多媒體軟件等來完成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代替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再采用粉筆、黑板的教學形式,這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還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集中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多媒體教室的學生容納量較大,將多媒體計算機作為重要教學手段,不僅能夠幫助教師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在保證受益面的情況下,減少學校的投資。無論是網絡傳播教學還是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其教學功能都是多方面的,多媒體網絡教學是目前最為普遍的教學環境,它不僅彌補了傳統多媒體教學的缺陷,還能夠為學生提供資源共享服務。
二、概述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行為,它主要是針對教師在實現教學意圖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明確或未明確的目的所采取的手段。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為了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會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制定一些具體的教學措施。教學策略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利用這一策略,教師能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快速得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通過將教學策略應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獲得反饋、做出調整。除此之外,教學策略還具有動態性,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適時地調整教學方案,將教學策略的作用最大化發揮,以此獲得最優的教學效果。
三、對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學策略的思考
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優質的教學條件,為了有效地實施教學行為,教師應該重視對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思考,在反思中完善教學策略,遵循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教師的教學行為主要受其自身教學認知理念的影響。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自己的情感和技能的運用來將行為表現出來,任何教學理念都要和實際的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師必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合理分配教學資源,努力將教學認知理論與教學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無論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行為有多么復雜,我們都要明確教學目的,堅持目的性原則。教師的教學目的是根據學生的認知需求與教學內容制定的,目的性的教學方式能夠起到極強的引導作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的存在,將教師的教學目的進行了細化,在不同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學環境和教學目的之間的協調性越強,教師的教學效率就會越高。除此之外,教師在制定教學策略時還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和經濟性原則,規范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行為。在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之前,利用多媒體網絡等學習環境進行模擬教學,避免因選用不合適的教學環境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節約教育成本。
目前,信息技術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在教育改革方面,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的教學策略正在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學校方面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務必要遵循原則,努力提高信息化的教學水平。信息技術和實際課堂的有機結合是教師目前必須重視的問題。只有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信息技術教學環境才能和教學藝術有效結合。本文圍繞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究,希望可以對我國信息化教育改革的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朝成.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學策略、學習策略的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4(6):164-165.
[2]侯江.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14(1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