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悅 張玲玲
摘要:隨著科技的更新和時代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注重對電腦的應用,電子商務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這個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今天,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我們逐漸發現,我們越來越不重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子商務重新設計來改變現狀呢?本文主要從傳統文化的發展角度和如何充分運用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角度來分析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商設計。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電商設計;結合
現在在電子商務中的種種流行現象都是從西方傳來的,這并不是我們國家自己的文化底蘊,而且就價值觀、人生觀方面,與我國現狀與歷史極不相符,如我們一味地認同西方的電子商務文化,那么我們在電子商務的運行過程中將會遇到很多難題,這種文化差異促使我們認識到,如果我們不將電子商務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結合,將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欺詐現象,非常不利于我們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在本文中主要從電子商務的特點,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以及其結合的設計方面進行論述。
一、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從開始是由西方國家創新而來的,由于西方國家的經濟比較發達,他們從各個方面熱衷于發展,當電腦發明出來之后,他們便開始創新電子商務方面,他們開始使用電腦做事,比如說網上商品買賣,網上電子訂票等,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快捷。但是就像創新的電子商務開始出現一樣,我們在進行電子商務的過程中離不開創新,只有我們一直不斷的將我們的生活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起來,創新出一系列便民的東西,那么這個行業將會無法維持。所以,電子商務的首先第一個特點就是創新性。
第二個特點,在我看來主要是包容性。電子商務不僅僅是一個小平臺,他在網絡的連接下,與世界各國都緊密相連。網絡上包含了很多種類的東西,比如食品、電子產品等各類商品,而且,在各類電子產品的幫助下,我們在家里面也可以和世界各國聯系,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購物,聊天,視頻,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強勁,如果一個這樣的行業缺乏包容性,那么會給這個的發展造成很大的障礙。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國家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流傳下來的文化,是我們歷史上各個名人或群眾自己的行為、思想、觀念等經過時間的積累和人文的變換所流傳下來的東西。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各類文化,當然也包括古詩文、詩詞、曲賦等,還有我們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等,都在一代代人中保留了下來。那么,我們的民族文化都具備哪些特色呢?在我看來,主要是傳承性、豐富性。
首先是傳承性,在這個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各種節日,如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的習俗。端午節的傳承是其中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在歷史上,端午節是由于中國古代的人民為啥祛病防疫而形成的節日,我們在古代的時候,每年端午節那天,都會以龍舟的形式進行祭奠,而且會有在那一天吃粽子、喝雄黃酒、在門上掛艾草等習俗,而在今天,我們的人民也依舊繼承著這個習俗,由于是祛病防疫的日子,所以現在的人民習慣在這一天出去找一下草藥,認為他們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也會有吃粽子、掛艾草等,在這種一代一代的傳承中,中國文化不僅沒有丟失,而且其意義也被所有人接受認可并傳承。在這些例子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性被深刻體現。
其次是豐富性,豐富性總的來說就是見證了很多不同的文化發展,并將其吸收進入我們自己的文化中,進行發揚,擴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這里的豐富并不意味著我們喪失了自己的特色。在我們的文化中,有自己的特色這是肯定的,我們即使現在也可以進行歷史查證,在中國很多東西是獨一無二的,他們與各個其他文化構成了豐富文化的一部分,與此同時也發揮了自己的風格,充滿了自己的特色,就像是我們的國粹京劇、川劇、黃梅戲等各類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特色的文化,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們的區別,然而將他們放在一個系統下也不會覺得不對勁,這就是我們豐富而又有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電商設計
為了盡快的發展我們的中國文化,我們必須將傳統文化與電子商務設計進行結合,分析他們分別的幾個特點而言,我們傳統的中國文化主要是在創新方面有所欠缺,我們盲目的遵從傳統文化,使得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永遠都一如既往沒有新意,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缺乏新意的東西,他們會覺得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傳承歷史,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這絕對是正確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其形式上,我們是否可以考慮用一種創新的思維來對其進行改造呢,這是我們需要進行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我們應該首先在外形方面進行改變,因為往往最吸引別人的是第一印象,或許我們需要在過節時改變一下形象。端午節雖然要放圓月的形象圖,但與此同時,也應該設計一些比較玄幻的東西,吸引眼球,而且應該利用電子商務的廣泛傳播性,在各大網站和各個品臺進行宣傳等,或者可以設計出一個專門的網站,進行傳統文化的各類展覽,將我國有一定歷史、很精致或者在當時很先進的東西,以圖片的形式進行展覽并宣傳,吸引跟多的人來觀看,了解,宣傳中國傳統文化,使其能更好的發展。我們應該在這些方面多多在意,這樣才能使世界各國都了解我們。
(作者單位: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