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成功校長的修養,各方面的論述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如果匯總起來,夸張點說,成功校長必須是一個圣人,是一個完人。以此來衡量,大部分校長都不是成功的校長。幸好,我們所有校長都正在追求完美,追求成功,追求卓越。追求的過程是一個實踐、提高的過程,它不是一帆風順的,它本身就存在爭議,帶有偏頗,在新時期下,做一名好校長的前提是什么,現就個人的見解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做一名好校長,必須有膽量
首先,要有敢于擔當責任、統領全局的魄力。“考察一所學校,首先要考察它的校長。”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世紀校長的職業角色逐漸從原有的單元向多元發展。一個好校長要有哲學家的睿智,要善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還要平衡全局、適度超前;要有經濟家的精明,要量入為出,少入多出;要有軍事家的靈活,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夾縫中求生存,絕境中謀發展;要有外交家的灑脫,要縱橫捭闔,上下協調,化干戈為玉帛,變戾氣為和睦。的確如此,學校雖是小天地,但上下千條線,哪一條線不拴在校長這個針眼上?但就是責任心、使命感,這些原動力,驅使好校長們在小崗位上,縱橫馳騁,做出了一番大事業。雖然在座的我們不是這個家、那個家,但縱觀我們的校長們,哪一個沒有一種敢作敢為的豪氣和統領三軍的魄力呢?
其次,還要有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校長的膽識會使學校充滿勃勃生機,迸發持續的生命力。教育發展,貴在創新。嘗新不是墨守成規,沿襲舊路,也不是人云亦云,邯鄲學步。如果我們校長縮手縮腳將一事無成,一個好校長,必須懂得把自己先進的教育理念與鮮明的辦學風格付諸于實踐。校長任期再長,也只是學校歷史發展中的滄海一粟,有什么比能夠在學校發展中留下你思想的痕跡更有意義的作為呢?但創新的道路,是一條布滿荊棘的艱難之路,有探索就會有坎坷,有嘗試就會有艱險,只有不畏艱難,不懼艱險,才能探索出一條特色之路。這就是我要說的好校長的膽識——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比如,有位優秀的校長,在學校管理中經常會大膽嘗試,敢于挑戰教育現狀,他們學校很多做法都打破常規,最突出的一點是教師重新洗牌,每一個教師經常變換班級、辦公室、合作伙伴,讓每一個教師嘗試教每一個班級的學科,這樣一來教師工作始終充滿了積極性,新鮮感。
二、做一名好校長,要有雅量
什么是雅量呢?就是面對壓力時的從容、面對指責或誤解時的大度以及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縱觀國內名校長,我們更多佩服大家的是那種從容大度、揮灑自如的風度。作為一名校長,上百雙、上千雙眼睛都在盯著你,如果鼠肚雞腸、睚眥必報,風雨未來,我先搖晃。那么,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又從何談起呢?
著名影星成龍曾主演過一部影片《我是誰》,電影的內容我忘記了,片名卻永遠銘刻在我的腦海。作為一名好校長,永遠都要在想:我是誰?我就是你,我是他,我是大家!如果上升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我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淺顯些理解,就是換位思考:我是教師呢?我是學生呢?我是家長呢?別把校長當官做,少些享受意識,多些服務意識,你頭上的光環會更加耀眼。
其實,就物質本身來講,你就是你。但正是你將心比心、豁達超然的人格魅力,才使你的學校永遠朝氣蓬勃、團結向上。社會世俗人情功利,身處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物質的誘惑無處不在,如果手中掌握一定的權力,則利益的輸送也會接踵而至。身處學校領導崗位的校長,對于手中的權力的使用,需要慎之又慎。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干凈之地,不同于社會上的金融機構和商業公司,如果過多地沾染上了商業氣息,這樣的學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披著文化外衣的商業公司了。至于學校的校長,一定不可以像一個商人那樣熱衷于物質金錢,更不能貪得無厭等同于一個市井商販。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一個校長,有清廉的操守,就能在學校樹立起一個道德標桿,從而能帶好一個學校管理的團隊,進而凝聚起全校的人心。清廉自古至今都是對一個人人格操守最好的試金石。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坐得了冷板凳,這樣的校長無疑是新時代里難得的教育守望者。但愿我們的校長都能潔身自好砥礪修身,朝著這一美好的人生境界努力。
三、做一名好校長,還要有海量
在新的歷史時期,校長負責制的教育體制改革為校長們施展才能創造了條件和機遇,但也對校長的素質和修養提出了更高更多,甚至近乎苛刻的要求。“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手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保持鮮活的生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實施愿景開發的具有前瞻性和長盛不衰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一名好校長,對知識的汲取必須有一種永不知足,兼容并包的海量。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著名的湖北黃崗中學校長曹衍清曾說過:“作為校長,在教育理念上一定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所以一定不能放松學習。”他在45歲的時候攻下了教育碩士學位,很早就接觸網絡,并能熟練掌握電腦技術。他也信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掌握知識的渠道,并不局限于書本和先進傳媒的格式。正是對國情、行情和校情的深刻了解,才使曹衍清校長的治校決策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才使一所默默無聞的普通中學成為“全國普通中學的一面旗幟”。在對知識的汲取上,一個好校長,既是一位不恥下問的謙謙君子,又是一名不知滿足的饕餮之徒。只有廣泛涉獵,觸類旁通,才能使你的治學、治教得心應手,游刃有余,才能有信心、有能力接受未來的更多挑戰。
以上是個人對做一位好校長前提的粗淺理解,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校長,具有一定的膽量,不斷涵養自己的雅量,豐富自己的海量,做一個有文化有內涵的人,他就能建立起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建立起個人人格的精神高地,從而不流俗不盲從,安靜自持廉潔自律,一心向著教育的美好春天邁進。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