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雄
摘 要: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書和育人是教育的兩大目的,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應該貫穿于整個教育階段,在所有的學科教學中體現道德教育。體育教育中的羽毛球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的一部分,教師在這一課程實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羽毛球訓練中滲透客家元素可以對學生進行包括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以及愛國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道德教育,是較為有效的德育策略,對此進行了探究,發表一些觀點。
關鍵詞:德育;羽毛球訓練;客家元素;滲透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羽毛球訓練是學生比較喜歡的體育教學項目之一,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進行德育教學是必要而且較為有效的德育教學方式。客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羽毛球訓練中滲透客家元素,可以增加德育教學的素材,擴大德育教學的形式,使體育訓練和民族文化的傳承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本文就小學體育課羽毛球訓練中客家元素的滲透這一問題為例,探究了小學體育課德育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希望對于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以及體育與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都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為我們的小學體育教學以及德育建設注入新的內容,拓展渠道。
一、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客家文化元素,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客家人是漢族的一個分支,在其發展過程中,客家文化既保留了古代正統的漢族文化特點,又融合了西南地區的民俗,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客家文化具有尋根意識、重教觀念、開拓精神,以及奇特而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客家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奮斗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從客家人遷徙和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拼搏進取的精神。而這些精神也是我們的體育訓練環節必不可少的。在小學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羽毛球的訓練內容時,可以將客家文化的由來、傳承、發展等融入教學內容之中,使學生感受到客家人的精神風貌,從中受到啟發和鼓勵,一方面,客家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我國文化發展的源遠流長,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進而感受祖國地域的廣闊和文化的博大精深,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另一方面,感受客家的吃苦耐勞精神,可以使學生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自覺鍛煉意志、堅定信念、克服困難,從而使羽毛球的訓練更加順利、更加有效地開展。
二、在訓練過程中加入客家體育游戲,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發展,客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育體系,客家體育項目豐富多彩,集生產性、生活性、歷史的傳承性,娛樂性以及體育鍛煉于一體,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進客家的體育項目,將其改編為體育游戲,在組織學生開展游戲的過程中訓練學生技能,同時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例如客家體育中的沙包投準、踢沙包入圍、沙包打靶等項目,都可以在適當改編的基礎上成為羽毛球訓練過程中的訓練方式,或者是訓練間隙的游戲內容。比如“沙包投準”可以用來練習學生的臂力以及準確性,在羽毛球訓練中,教師可以將這一活動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組織學生分為小組參加,一方面,通過游戲,學生的臂力、發球以及接球的準確性都可以得到鍛煉;另一方面,由于是小組合作開展的活動,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與同學合作的能力,教師在組織開展活動的同時要對學生的集體合作情況進行密切的關注,對于合作較好的小組予以表揚,從而使學生通過活動具有集體觀念,進而達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
目的。
三、在教學情境中滲透客家元素,進行文化傳承教育
客家文化豐富多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使學生對客家文化傳統有更多的了解,例如可以將教學內容編成客家童謠,使學生在學習和背誦的過程中感受客家語言的詩性美;再比如可以結合客家的傳統節日,開展體育活動,端午節歷來是客家人比較重視的傳統節日,在節日到來時會有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體育課上也可以結合這一節日,開展慶祝活動,例如迎端午節的羽毛球比賽,結合端午節的慶祝活動展開,一方面,活躍了教學氛圍;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端午節的節日文化的了解,從而感受到客家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文化傳承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并傳承民族文化。豐富我們的文化建設,是作為新一代的教師的重要任務。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的羽毛球訓練過程中融入客家元素,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的體育教師應當對這一德育教學方式予以重視,集思廣益,開展更加廣泛的教學實踐,使德育依托客家元素,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學實踐,使我們的羽毛球訓練更加富有人文色彩,發揮德育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彥輝.淺談小學體育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廣西教育,2013(11).
[2]吳玉華,曾飚.贛南閩西客家風俗與中央蘇區體育文化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03(5).
[3]侯秋霞,何尚武.客家文化對人格塑造的影響[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
編輯 馬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