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瑞
摘 要:分析了部編版教材下的新一年級拼音教學研究的現狀及問題,針對問題探究了“多姿多彩的課堂”“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拼音教學的延伸”三個方面的教學漢語拼音的方法,使得教學更加有趣生動、形象、扎實。
關鍵詞:拼音教學;新教材;教學;課堂
漢語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標音,漢語拼音自問世以來就擔負著為學習漢語、為學習和使用漢語的人們服務的使命。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語拼音。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學好漢語拼音至關重要。
新版教材對拼音教學有全新的定位。新教材先學一部分漢字,再學漢語拼音,這樣的序列突出了“漢字優先意識”,強調了漢語拼音服務于漢字學習的地位,新教材把漢語拼音的功能定位于幫助識字和學習普通話兩個方面。
其次,學前教育去小學化的社會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孩子的拼音是零基礎,如何讓孩子在零基礎的前提下愛上一個個抽象的字母?部分孩子讀了“暑假拼音班”,拼音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極少數孩子可以完成掌握,大部分孩子自以為是,小學教學拼音時認為自己都已經掌握洋洋得意。如何在零基礎拼音教學和“參差不齊”中找一個平衡點?
一、多彩多姿的課堂
課堂是學生習得的主戰場,所以拼音教學的主戰場也是在課堂。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漢語拼音作為抽象的符號,它枯燥乏味。想要讓孩子喜歡學習拼音,就要把每堂課上好。教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接下來,筆者將結合拼音教學的課堂反饋、反思,從以下幾方面提出拼音教學課堂的幾點意見。
(一)創設情境,巧妙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部編教材更重視孩子的成長、學習規律,抓住一年級新生年齡小,知識少,能力差,但是想象力豐富的特點,較好地利用了色彩、圖片和變形,采用全新的課文插圖,特別是拼音部分的插圖,采用整體性的圖片,將枯燥的字母放入一個個情景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二)趣味游戲,靈活運用,吸引學生注意力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兒童應做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似的。”
拼音是枯燥乏味的符號,如果讓孩子在課堂上反復地讀聲母、韻母,那么,拼音就會成為一年級學生學習上的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通過游戲展開拼音教學,寓教于樂,吸引孩子課堂上的注意力。我們經常采用的游戲有“開火車”“送字寶寶回家”“猜謎語”等。
怎么讓枯燥的符號字母靈動起來,拍手兒歌成了炙手可熱的選擇。將字母配上兒歌,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立馬變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在認識字母字形,習得發音后,將字母請入兒歌,如:噼噼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ɑɑɑ,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可以一人拍,兩人拍,還可以進行小組四人拍。孩子們拍得起勁,兒歌中知道ɑoe發音時的嘴型,興趣盎然,還怕他們記不住嗎?
(三)主人翁意識,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喜歡拼音
我們倡導給學生創建一個和諧的課堂環節,讓學生經歷“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學生精神世界中,這些需要特別強烈。”筆者主張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生成主人翁意識,潛移默化地自主學習,這樣,孩子才會真正的喜歡拼音,自主去學習拼音。
二、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
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孩子,行為習慣還多像幼兒園時期,一下課便到處亂跑,既存在安全隱患,也不能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結合這樣的現狀,我們在課間引導孩子玩拼音游戲,聽拼音歌曲,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快樂的拼音學習環境,也為孩子養成良好的課間活動習慣打下基礎。
三、拼音教學的延伸
人的大腦對新事物的遺忘是有規律的。最初的速度快,以后逐漸緩慢。新知識輸入大腦后,我們要經常去重現知識,大腦才會將這一段的知識牢牢記住。所以拼音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本上規定的兩個單元的學習,而要貫穿整個一年級,甚至到更高的年級。
部編版教材凸顯的是拼音的服務漢字學習的功能,教材編寫中,出現了更多的常見漢字的發音音節,而非拼讀音節。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們在拼讀熟練的情況下,盡量能直呼音節。所以我們在小學一年級上冊學期末開展“直呼讀拼音”大賽。練習資料為《小學生聲母韻母拼讀全表》。
總之,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在部編版教材的新形勢下,更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能做到與時俱進,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反思、實踐、總結。我們要精心地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采用巧妙的課堂導入和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孩子正確有效地掌握拼音學習方法,激發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
參考文獻:
陳金花.小學語文拼音教學創新模式[J].科普童話,2015(3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