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有著嚴格的要求,此時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明顯改變,高中課堂主要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度重視,提升其創新能力,將教師引導者、導航者的作用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核心,自主研究學習。為了讓信息技術這個學科更好地發展與適合學生,提出問題情境設計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情景問題的境遇中自由飛翔,主動研究、學習,處理問題,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問題情境;措施
一、 創設問題情境以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為主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包含的內容較多,主要有信息的收集、獲取、信息的加工、表達、信息資源的管理、信息技術和社會生活等,也涉及多種軟件工具等。課程理論實踐性比較強,對學生的操作能力與應用能力要求高,在教學中如果采用常規教法,按照演示或講授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和難度循序漸進授課,不但會消耗大量時間,枯燥無味而無法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消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最終還會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如果問題情境的創設能以教學重點、難點為主,設計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就能真正協助學生學習,引發學生注意力和學習樂趣,提升其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突破重點難點,深入理解與掌握,進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在教授“圖形圖像的加工”這一課題內容時,以“特殊畫筆的設置和繪制渠道”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以“圖層應用、渠道和選取轉化”為難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將某位同學的生日作為背景電子賀卡,以此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首先將幾張精美的賀卡展示出來,告知學生具體制作方式,引導學生對制作步驟和制作工藝進行分析,尤其將難點和重點內容突出,班上同學將非常積極地完成生日賀卡的制作。
二、 創設問題情境應重視知識間內在聯系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設置問題情境,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發現問題的能力,并在發現問題時,確保新舊知識有效銜接,從而獲得處理問題的方式。教師在準備和設計情境問題時,必須充分了解教學內容,了解知識點之間的特點和關系,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這樣就能指導學生探究和發現問題的規律,培養其發現、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若問題情境創設和教學內容無必然聯系,則無法起到學習作用,只能引導學生在漫無目的中猜測學習,嚴重影響教學成效。比如,學生在學習Access“數據的統計”一節時,學生必須對前一節的“數據的查詢”有很好的了解與掌握,“數據的查詢”純粹是從數據表中找出滿足條件的記錄,卻沒有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和輸出。而現實生活中,從實際需求出發,“如何將結果以報表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一問題情境設計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三、 創設問題情境應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經驗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主要目的就是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相聯系,協助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融入學生的興趣與經驗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技能,更好地解決現實中的問題。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導師”,為此,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并以此為著手點,增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比如,教師在講述“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這一節時,指導學生明白網絡信息檢索的方法,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詳細介紹,并依照問題選擇合適的獲取方式。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時,可以用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節日為切入點,以“對比我國不同區域春節的風俗”為主題,教師經過搜索播放西北、東北和南方等地區的春節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問題提出,比如,不同地區當地習俗的特點和形成。這樣學生就能依據教師介紹的信息檢索服務平臺,采用搜索引擎工具,提煉搜索關鍵詞,細化搜索的條件,邏輯符號的使用以及強制搜索如何使用等,將題目有關的信息搜索,進而保證學生不斷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 創設問題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知識來源于生活,但是更高于生活,信息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依照學生的不同年齡段思維和心理方式出發,以學生的興趣為起點進行問題情境教學的創設,結合學生日常所聞所見。采用更直觀、更生動的事物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頭腦中的知識有機聯合,提升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便于其合理采納、熟練掌握獲取的知識。筆者經過多年教學經驗所得,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圍繞有關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可引發其共鳴,進而使其學習積極性被激發,主動參與到學習知識中。基于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嚴格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出發點,確保教學成效。例如,在學習“報刊類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這一節時,如何把文字與圖片加工成圖文并茂的形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我們精彩的軍訓生活”為主題,將自己和同學在軍訓期間留下的照片以及自己在這次軍訓中的感受通過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插入文本框等方式進行圖文混排,制作成電子報刊作品,自我點評后再班級展示互評,最后教師總結與演示。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文本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還能夠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最終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五、 創設問題情境應加強團隊合作學習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為一個群體行為,在課堂中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讓學生積極合作、采用團隊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提升同學間的情感交流。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掌握Photoshop軟件處理時,能夠予以學生們共同感興趣的圖片,以此作為背景,進而讓學生進行相應處理,保證其滿足教師的要求。在圖片處理過程中,讓學生之間自由、隨機結組,每個小組對圖片的處理負責任,與此同時,各小組之間PK競爭評比。小組間均處于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競爭的狀態,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與此同時,每個小組在完成自身任務之后,均可以得到教師和其余小組的評價和指導,該過程為互動溝通提升的過程。在同學間相互性的創設問題情境之中,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和講述,并將概念知識合理總結和概括,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全面地看待、了解問題,并有效處理和解決,從而有效掌握所學知識。
綜上而言,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掌握了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不但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水平,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課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發現問題能力,探究問題能力和最后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正在一線教學的信息技術教師,要學會并掌握在課堂準備與課堂教學中把握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劉雪曼.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3(98).
作者簡介:
黃愛珍,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