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如丹
【摘要】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語文學習工具,也是一項綜合性的語文考查點。閱讀既能夠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又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在語文考試中占的比重非常大,也能夠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筆者也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為教師進行閱讀教學,創新教學方法提供建議。
【關鍵詞】創新 教學方法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102-01
閱讀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是否能夠理解作者的意思,能否獲得文章的感受和理解,能否明確文章所表達的真正價值取向。它需要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分析和理解,需要學生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但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是一天就能夠提高上來的,需要教師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閱讀,正確閱讀。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深知閱讀的重要性,所以也就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對小學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談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注重有聲誦讀,走入文本世界
有聲誦讀是學生閱讀的基礎。因為誦讀能夠讓學生的主觀性得到充分的發揮,能夠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學生正確認識字詞、正確理解文章。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有聲誦讀,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有聲誦讀的教學。
1.利用語調、語氣,引導學生走入文章
不同的語調、語氣,能夠為學生帶來不同的感受,讓學生與作者對話。教師在進行閱讀課程教學時,要讓學生先對文章進行熟讀,認識正確的字詞發音,然后在有感情的進行誦讀。因為作者有些語句是具有感情的,是有想表達的意思的。比如說在對《巨人的花園》一課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利用不同的聲調進行誦讀。“喂!你趕快滾出去!”通過強烈的語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巨人的叱責,在文章結尾處的“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了。謝謝你!”又能夠感受到巨人的感謝。學生在通過不同音調的朗讀中能夠感受到巨人心情的變化,在不同的音調中走進巨人與孩子們的世界。
2.反復誦讀,描繪文章情境體會文章深層含義
反復誦讀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有些語句學生通過一遍淺顯的閱讀是無法體會到其中真正蘊藏的含義,而是需要反復的誦讀,才能夠由淺入深的理解語句。反復誦讀講究的是“品讀”,一要品讀文章中字詞的運用,二要品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去身臨其境的描繪文章的美景,從而體會作者的深層含義。
二、師生互動,帶動學生深入文章
師生互動中不僅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還能夠讓課堂充滿活力。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公。所以教師必須讓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和教師一起思考,一起學習。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章討論等讓學生進行文章理解。比如說在進行《去年的樹》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分析作者的重點和寫文章的要義在哪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認為小鳥具有什么樣的品質?鳥兒和樹最終實現彼此的約定了嗎?等。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學生能夠在討論中學習到別人的觀點,并且在老師的層層帶動下,學生還能夠改變自己的思考模式,對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一吐為快”。這種師生互動,能夠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進一步提升,還能夠讓學生在傾聽中獲取更多的文章知識,進一步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采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1.開設閱讀活動,讓學生交流閱讀感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開設每周固定的閱讀課,帶學生去閱讀室挑選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姿勢和方法進行糾正,以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閱讀活動,比如說“讀書感受會”。讓學生來發言自己最喜歡的書,書中的人物是什么樣的,在學生的交流中,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認同感,并且增加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2.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不能夠僅僅依靠教師的課上閱讀,畢竟學生的課下自由時間有很多。所以教師必須要讓學生中是課下閱讀,讓學生的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師可以布置每天的一小時閱讀時間,讓學生回家完成,家長進行打卡。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閱讀篇目如《四大名著》、《一千零一夜》等,讓學生通過閱讀獲取語文知識,更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重要。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重視閱讀的方方面面,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向平;改變小學閱讀教學現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J];新課程學習(下);2012年03期
[2]吳華萍;改進小學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中華少年;2016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