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平臺因其提供虛擬現實場景進行實時通訊而備受青睞,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傾向于在社交平臺分享實時心情而非在真實生活中交流感受。如何利用社交平臺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來輔助金融教學、構建基于社交平臺的金融互動教學模式,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分別對基于社交平臺的金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功能設計和流程設計,并提出了評價該種教學模式的指標。
【關鍵詞】社交平臺 金融互動教學 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3-0243-02
一、利用社交平臺開展金融互動教學的必要性
隨著移動社交的盛行,大學校園里的“低頭族”越來越多,學生與教師的溝通越來越少,即使是同班同學之間,也更喜歡用微信、QQ聊天。在傳統的金融課堂教學中,即使教師注重了難點知識的講解,也難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掌握了課堂教學內容,尤其是金融學中一些晦澀的理論知識和前沿思想,學生較難理解,卻又不愿意當面向教師提問。而利用社交平臺或公眾號,可以搭建起師生互動的橋梁。課前,教師可以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一部分教學內容或金融案例,讓學生進行預習;課后,教師可以推送難點、熱點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還可以利用社交平臺進行師生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只需要通過最常用的移動設備就可以實現課堂外的及時學習和提問,教師利用社交平臺也能有效開展金融互動教學。
二、基于社交平臺的金融互動教學模式設計
(一)功能設計
利用社交平臺進行金融互動教學時,首先要明確該教學模式所具有的功能。根據金融專業教學的實際及學生需求,基于社交平臺的金融互動教學模式主要有四種功能:
平臺通信功能:支持移動學習、虛擬學習、碎片化學習,通過平臺,可將教學相關內容推送至指定好友或發布到朋友圈,同時能夠實現群發推送相關學習資料;支持學生間的討論交流,支持協作學習和小組學習。
教學互動功能: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與教學活動的互動、學生與教學活動的互動。支持師生間的交流、答疑和個性化指導,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
評價反饋功能:學生可以對教學資源進行評價,通過點贊、轉發等方式對教學資源進行評分。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質量進行評價。
社交功能:通過現有學習小組,可以實現學習資源或學習心得的共享;通過添加好友,還能繼續組建新的小組,獲得學習幫助、共享學習資源。
(二)流程階段設計
通過社交平臺進行金融互動教學,還應設計三階段的教學流程。主要是課前預習階段、課中教學階段和課后交流階段。
課前預習階段:教師發布本章節金融教學內容的背景知識和實際案例,讓學生在預習后討論交流心得體會,并通過投票方式共享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以及認為難理解的知識點。
課中教學階段:通過課上講授PPT、強調重難點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設置“完全掌握”、“基本理解”、“完全不理解”等投票選項,通過學生及時反饋,決定本節課的后續安排。
課后交流階段:課后教師借助社交平臺除了推送課堂教學資料外,還可以繼續發布金融熱點和前沿知識點,拓展學生的學習寬度。學生則可以利用社交平臺進行參與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
三、基于社交平臺的金融互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
在對基于社交平臺的金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功能設計和流程設計之后,教師需要對這種模式進行系統性的自評,檢測教學模式運行的合理程度及質量。
主觀評價指標: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態度、教學資源及教學活動安排的合理程度進行自評。通過解答學生問題的數量、學生對教學資源的使用程度、參與學生討論的次數、共享資源的次數、發布活動的次數等指標來客觀評價教學模式的質量。
客觀評價指標:學生可以主動評價教學資源的質量,通過學生分享、評論或轉發教學資源的次數等指標來客觀評價教學模式的質量。
系統評價指標:通過后臺自動統計互動次數、評價次數、推薦次數等來評價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宋慧寧,張凱.SNS在教學中的應用潛力分析[J].計算機時代,2010,(07):62-64.
[2]蔡敏.網絡教學的交互性及其評價指標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7(11):40-44.
[3]谷金明.社交網絡環境下的大學教學改革[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4):68-69.
[4]鄭舒,任大軍.基于Web2.0社交網絡環境的新型基礎教學方式初探[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17-121.
[5]王若賓,杜春濤,張白波.基于移動社交網絡的O2O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12):113-119.
作者簡介:
洪瑛楠(1990- ),女,助教,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