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敏
摘 要:新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教學的焦點,也是熱點,它不僅為課堂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給教師教學提出了要求,它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高效地踐行新課改理念和模式是當前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從巧設情境,激發興趣;學在身邊,提高能力;開放情境,拓展思維三個方面談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
變革。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新課程理念;情境;興趣;能力
新課程改革已經在各地展開,大規模地摸索了幾年,效果顯而易見。在新形勢下,很多教師也清楚地認識到這并不是一次形式化的“換本子”,而是實打實干。再加上素質教育的推行,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創新也絕不是一句空話,傳統“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形式已不再流行,探究式、合作式的新形式層出不窮。
對于教師來說,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角色,從“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出發,重新定義自己的工作和作用,與此同時,了解實勢發展,明確社會對于教師的新期待,在不斷完善自己的同時形成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對于課堂教學來說,相比較于“以分數論英雄”的教學遵旨來說,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關注“三維目標”,關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習知識的方法以及情感和態度,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等,讓學生摘到“高分機器”的帽子,得到全面的提升與
發展。
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新課改是陌生的,當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發生變化時,學生是不是能夠及時轉變思想、更換學習的路子、適應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先通俗地讓學生明白新課改的精神,是要讓教育面對每一位學生,無論優差;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無論難易;是要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無論多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改變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懂得留下更多的時間,既讓學生逐漸適應,又讓學生有時間、有空間去思考,去想象,去探索,去成長。
傳統“教教材”不好,現在“借助教材去教”也正應了那句話:“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死,人為活,如何有效地挖掘教材,設計教學,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率。下面,就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如何組織數學材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從事學習活動,獲得主動的成長,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拋磚引玉。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褪去了小學階段的稚嫩,但還沒有達到高中學生的成熟,處在二者之間,教師在把握他們的喜好時,既要給予他們小孩子的愛護,又要給予他們大孩子的尊重。情境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不同的情境能給學生營造不同的心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獲取的環境,提升學習的興趣和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設置適合他們的情境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數學科目本身比較抽象、嚴謹,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置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情境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走進數學情境,主動參與教學,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負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買賣賠賺的情境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
二、學在身邊,提高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灌輸的知識只是一時,而自主獲得的知識卻會升華成一種能力。學習首先是一種經歷、一種身心的活動過程。正如俗話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一方面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的大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其中受到氛圍的感染和影響,從而積極地投入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一旦學生認為他學習的知識是自己喜歡的、關心的、愛好的,那么他們就會對知識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產生學習認同,在快樂中學習,學習的效率也會事半功倍。
三、開放問題,拓展思維
數學教學中的開放性問題能夠引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提高學生深層次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開放性與創造性。同時,開放性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探索真理的勇氣,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精神與交流寫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教學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所以問題的設計要從學生出發,而并不是單純教材或者教師假想的問題。問題設計的關鍵在于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或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發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學生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生學有所思。在了解學生實際問題上是沒有任何捷徑可以走的,教師平時要多站在學生認識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善于總結與反思,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這不僅對學生學習有益,對于民族發展也是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周翠華.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4(11).
[2]周慶紅.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5(1).
?誗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