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康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內容,良好的德育教育質量對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情況來看,德育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育實效性不夠明顯。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學德育教育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對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 德育工作 實效性 提高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068-01
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發展,傳統教育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已經成為當代教育的主要目標,小學教育同樣如此。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過程中的重點環節,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質量,對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和發展,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德育工作情況來看,其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成為制約小學德育工作質量提升的主要障礙。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對策提升小學德育工作質量,是每一個小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德育工作理念陳舊,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灌輸式教育一直是小學教育的主流形式,所以在小學教育實踐中,還有一個問題影響著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那就是德育教育的形式過于傳統和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受傳統教學形式的深刻影響,老師一般都采用灌輸式教育形式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不同,灌輸式教育并不是理想的教學模式,德育教育需要在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產生深入的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1]。但是,這種灌輸式教育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原本就不夠,枯燥單一的課堂形式更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如果老師并未完全掌握如何構建和諧的小學德育教育課堂,那么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如果小學德育教師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夠,教學方式運用得不充分,將大大影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影響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學校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因此考試成績和升學率成為學校重點關注的問題,學校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升學質量,教育的重點也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應試成績的提升也一直都是教育的重點,而德育教育對于學生升學的影響似乎并不大,所以一些小學認為,德育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一些小學僅僅安排少量的德育教育課時,有些學校甚至根本就不開設德育教育課程。這些小學的根本問題在于沒有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目前社會人才競爭十分激烈,而人才在競爭過程中除了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之外,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個人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兩種品質是在日常的小學教育中無法直接獲得的,只有通過良好的德育教育,學生才能潛移默化的形成這些優秀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但由于小學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對策
(一)創新教育形式,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
在小學教育實踐中,與其他學科相比,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也應該具有一定差別。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小學各學科的教學計劃也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德育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系表面來看并不是十分明顯,短時間內也無法看出成效[2]。一直以來,德育教育都是采用傳統的授課形式,這種單體枯燥的形式很難長時間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及時創新教育模式,改變教學對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德育教育。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語言魅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運用熱點事件調動學生情感
情感共鳴是提升德育工作實效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也是十分關鍵的。因此,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學生情感的調動,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曾經說過,活的教育需要用活的環境來支撐,而不能用死板的課本,在德育教育課堂上,老師可以盡量運用學生普遍比較關心的熱點事件,也可以運用一些比較具有趣味性的事件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針對事件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這就要求小學德育教師對熱點事件具有一定敏感性,并且善于捕捉其中有利于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然后經過老師的加工和整理,最終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材料,通過課堂逐漸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知識,引發學生情感上的思考和共鳴,進而實現小學德育工作質量的有效提升。
(三)注重學生德育綜合實踐基地的教育性和實踐性
學校在選擇德育綜合實踐基地時必須把“教育性”和“實踐性”貫穿于實踐基地的建設、管理和使用的全過程。從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生存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鍛煉意志,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來設計和安排。我們花都區就有許多德育實踐基地的資源如軍事類有丫髻山駐軍部隊、黃埔軍校等;科普類有新機場、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花都基地)、航天奇觀、現代化物流基地——聯邦快遞等;人文歷史類有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紀念館、古建筑群如資政大夫祠,或剛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炭步鎮茶塘村、藏書院村,花東鎮高溪村的等。若我們很好地利用這些就在學生身邊豐富的德育資源必定能很好地感染學生。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特點,在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中努力做到活動趣味化,趣味活動化,有機融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自救能力、科學意識和冒險精神,增添了學生活動興趣。
參考文獻:
[1]張仕強.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4):40.
[2]尼瑪澤仁,澤吉她姆.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對策研討[J].中外交流,2016(2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