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的信息時代里,二維碼在教育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翻轉課堂以其顛覆傳統教學的方式,改變著教學的各要素 。本文簡述了二維碼的功能和特點,通過尋找二維碼與幾何數學知識的結合點,將二維碼運用于數學翻轉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幾何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二維碼 幾何數學 翻轉課堂 應用
【中圖分類號】O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158-02
1.問題的提出
技術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知識的傳授通過教師上課來完成,學生通過課下作業、實踐來完成知識的內化[1],這種模式的局限性也隨著凸顯出來。幾何知識較抽象,需借助網絡工具進行觀察,而教學網絡平臺、硬件設備或教學時間的限制,很多資源不能課上瀏覽,導致網絡教學不能很好的與課堂相融合。二維碼能為學生快速進入網絡學習平臺提供方便,在幾何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課下獲取學習資源,拓寬視野,課上進行討論交流,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本文將結合幾何數學特點,運用二維碼的功能,探究二維碼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2.二維碼在幾何數學翻轉課堂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二維碼
二維碼信息容量大,而且編碼范圍廣,可以把文字、聲音、圖像等進行編碼,目前有很多軟件可以免費生成二維碼[2]。日常生活中的支付交易都已采用掃碼支付來提高效率,將二維碼運用到教學中,也將提高教學效率。
2.2 二維碼在翻轉課堂中應用的環境條件
根據人的視覺化原則,知識以視頻、圖片等方式呈現,更容易被理解和受到青睞。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成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打破傳統教學的壁壘,重組教學順序,轉變課堂角色,把傳統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融合起來[3]。 學生課下通過老師發布的視頻完成知識的學習,課堂變成了師生間互動的場所,上課的主要任務就是討論解決問題。將二維碼運用到翻轉課堂中,僅需要教師課下將相關幾何數學資料搜集好,一鍵生成二維碼,發送給學生自主掃碼,隨時學習,碎片化學習。
2.3幾何數學的特點
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幾何數學需要學習者縝密的思維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學習幾何知識時,立體圖形的旋轉、平移、切割補合等任意變換,能用動態的圖形演示出來,能夠清楚的看到圖形的變化過程,這是必要的。這需要教師先下載好視頻和圖片拷貝到教室里的計算機上,占了大量的內存,學生也只能課上觀察,想要仔細琢磨,還需要下載和拷貝。如果教師把視頻的二維碼放到大屏上,學生掃碼后可以在線觀看,保存二維碼后,無需下載也能多次學習。
3.二維碼在幾何數學翻轉課堂中的具體應用
3.1課前
教師課前需要搜集、整理好幾何數學知識點,PPT課件、圖片、音頻等準備好,將預習的流程“放進”二維碼里面,教師不用花時間進行強調說明,學生也能清楚的了解。以草料二維碼為例,用里面的文本就可以一鍵生成,額外需要視頻進行補充擴展的,找到其視頻鏈接,用網址就可以生成二維碼了。這就把課前需要學習的知識打包以二維碼的形式發送,避免了復制、打開諸多長鏈接,也易于保存,內容需要變更時,可快速的修改。
3.2課中
在翻轉課堂上,對同一道幾何題多種解法,進行分組討論。如求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些小組將梯形“切割”,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相加求得梯形的面積。而有些小組則進行“補合”,將梯形補合成一個三角形,計算出大小兩個三角形面積,求它們面積之差,從而求出梯形面積。也有小組進行不同的“補合”。將梯形補成平行四邊形,再利用原有的知識進行解答。這些小組分別將思路、步驟、結論等重要信息記錄下來,利用信息技術,將解題過程錄制下來,生成各自的二維碼,小組間可互相掃碼,進行交流和分析,調動起全班積極性,把各組二維碼放到投影幕上,教師對各方法進行可行性評價,增強師生互動。
3.3課后
對于所學的知識,教師一般采取布置練習題的方式進行鞏固和提高。傳統的發放紙質試卷,時間一久,可能會造成試卷丟失,也不利于節約和環保。教師課后只需要將電子試卷生成二維碼,發給學生做練習。課后的補充資料也可以整理后生成一個二維碼,學生只需要保存一張二維碼圖片,就可以多次進行閱讀和查找。如果教室安裝有錄播設備,將課堂視頻生成二維碼,課下還可以進行鞏固復習。
4.總結
教育要緊跟技術的步伐,通過先進技術優化教學,結合幾何數學知識的特點,將二維碼用運用翻轉課堂中,不僅方便簡潔,實現碎片化學習,而且能夠讓幾何數學更直觀、清晰,符合時代的趨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優化了教學過程,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惠芳、陳妙娟.翻轉課堂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校園:閱讀,2016(2)111.
[2]王青青,張新明.二維碼在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3):85.
[3]曾清清、張麥俠.翻轉課堂在中職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4):426-428.
作者簡介:
蒲菲(1992.5-),女,漢族,四川眉山人,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