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程蓉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國內外六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分別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專業課程設置上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上的區別。
【關鍵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隊伍
高職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的經濟騰飛提供了大量的專業化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上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最初的高層次實用技術人才到高技能人才,再到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深刻地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人才的不同要求,這也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的學習和研究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要求、新特點,同時也要學習和分析其他國家的人才培養經驗。本文分析了中外六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分別在培養目標上,專業課程設置上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上的區別。
一、人才培養目標及比較分析
英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要求學生掌握七大能力。分別是:自我管理與發、與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聯系、安排任務和解決問題、數字運用、科技應用和設計與創新。
美國的人才培養目標上,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職業探索、職業準備、職業定向、職業訓練的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循序漸近地學習完整的職業知識和技能。
德國的人才培養目標上,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既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也要求學生學到實用的社會生存技能。
澳大利亞的人才培養目標上,通過工作經驗的學習,養學生的適應不同的工作場所、不同的新技術和不斷變化的環境以及各類職業。
日本在人才培養目標上,采用學校教育和企業大學共同發展,特別是企業實行終身雇傭制來培養自己的高技能人才,著重培養學生愛企業,忠于企業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精細化的職業技能。
我國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著力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學生在知識水平、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上均衡發展,達到符合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分析
英國的專業設置按照就業崗位劃分為九大門類,分別是藝術與設計類、商務類、建筑類、工程類、健康與保健類、信息技術與計算機類、土地與鄉村發展類、媒體類和旅游類。課程實行模塊教學,模塊課程內容是由專業顧問和課程專家依據職業標準共同制定,學生可以在模塊課程體系中自主選擇和制定學習內容,自主靈活。
美國的專業設置了16個專業群,其專業群主要依據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集聚性、交互性而設置,每個專業群又各自分為多個專業方向,其課程設置上依據專業群基礎知識、專業方向知識和技能標準三個方面設計分層課程,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
德國的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上根據國家政策和行業要求僅僅規范了各類職業教學大綱,對課程設置沒有專門統一要求,只要求各大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行設置專業和課程,只要能夠將最新的工藝、方法、技術傳授給學生,最快速度將學生培養成企業需要的專門人才。
澳大利亞的專業設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根據工作崗位要求,采用分層教學,課程設置上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各模塊之間還可以通過學分制相互轉換,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范圍,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職業技能的轉換。
日本的專業設置上按學校的類型和功能來設置專業,分為短期大學,高等專科學校,專門學校,技術科學大學四種。日本的課程設置上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學科為中心將課程劃分為一般教養課程和專業課程2大類,其中將實踐課的課程種類和數量上設置較大的比例,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我國專業設置是根據我國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的,是按照行業分類、職業差別和產業結構,以及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特點設置、改造和調整專業結構。課程設置則強調理論與知識的綜合性、操作技能的應用性和針對性的模塊教學,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崗位技能,較高的職業素養。
三、師資隊伍建設比較分析
英國師資隊伍建設體現在以下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教師的職前教育,分為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職業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的教師,采用的校企合作形式進行專門培養;第二環節采用法制化的師資標準,要求教師具備專業價值與實踐、知識與理解、教學與創新的能力與素質;第三環節是嚴格的職前考察,包括入職輔導、教學指導和教學考察三步驟;第四環節是可持續的在職培訓,包括專業的授課指導和企業實習。通過以上系統性的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出大量的優秀教師。
美國師資隊伍建設情況如下:學歷要求較高,本科以上學歷;每年均需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成績合格才可繼續擔任教師;注重雙師隊伍建設,引進企業、行業專家、高級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且兼職教師比例大于專職教師。
德國師資隊伍建設與“雙元制”教育模式相一致,不僅要求教師具有高學歷資格,還要接受強制性的、持續的在職培訓,還必須具備相關職業,相關行業的豐富實踐經驗,聘請很多工匠和大師擔任教師。
澳大利亞的師資隊伍建設上要求教師具有跨領域工作的能力,還必須同時具備行業從業資格證書和培訓與評估四級證書。教師要求至少有 3至5 年的行業專業工作經驗,具有行業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證書。澳大利亞兼職教師比例高達30% 以上,有效的保證了職業教育任務的完成。
日本的師資隊伍建設上重視職業教育師資的規格化,如教師高學歷, 還要求教師在實踐生產中,建設管理中和在服務第一線的工作經歷和經驗。此外,高職院校還聘用的退休教師。政府和高職院校非常重視教師國際化素質的培養,采取組織教師進修、經常派遣教師帶領學生團隊赴國外學習、還組織教師參加海外志愿服務活動,開闊教師的視野,培養國際型職業技術師資隊伍。
我國高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采用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形式,專兼職教師比例嚴重失衡,兼職教師在數量上,質量上,層次上均有較大差距。還有“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專職教師地域層次差別明顯等一些問題亟待改革。
【參考文獻】
[1]劉霞周春平,英、美、德、澳四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策略比較分析及對中國的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6(10):40-41.
[2]田玉蘭,高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比較研究【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 (12):62-64.
[3]嚴建紅,中日高等職業教育之比較及對我國的啟示【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5 (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