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星宇 胡珂
【摘 要】以合肥地區高校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大學生兼職與就業現狀進行研究。通過對兼職與專業相關度、影響就業因素和就業認知渠道分析,兼職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影響有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程度、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大學生未來選擇等。最后從學校、政府和家庭三個方面提出了大學生如何利用兼職促進就業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兼職;就業;合肥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2010-2017年我國畢業生人數按照2%-5%的同比增長率逐年增長,近7年間累計畢業生人數達到5706萬人。而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上升至820萬人,再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值。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空暇時間充分的大學生群體,有提高自身能力和競爭力,融入社會,追求經濟獨立的積極想法,而兼職是實現這些想法的較為簡單途徑。當下,探索兼職行為對于大學在就業方面的后續效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合肥地區18所本科高校中,選取了安徽新華學院、安徽大學、合肥學院、巢湖學院這四所綜合性大學的學生進行隨機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380份,回收350份,其中有效問卷331份,有效率達到87.11%。調查對象中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占87.61%,男女比例分別是51.96%和48.04%,曾經從事過兼職的大學生數量占到73.11%。因此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通過大量文獻資料的收集和研究,了解大學生兼職現狀,選擇符合課題研究的角度,自制調查問卷,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的調查訪問,了解大學生兼職的真實情況與就業影響變化。
2、分類整理與深度訪談
收集大量文獻資料進行關鍵詞分類存放,多方面了解大學生兼職的研究現狀。同時課題小組根據大學生兼職現狀設計符合課題目的的針對性問題,并對高校進行實地走訪和訪談。
二、大學生兼職與就業現狀分析
(一)兼職與專業相關度
兼職行業發展蓬勃,需求量大,從參與過的兼職的大學生數量可以得知,兼職崗位眾多,但是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有60.07%的同學處于“很難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兼職”的狀態。而在針對于學校“是否有提供與專業相關的兼職”這個問題上,67.15%的同學認為沒有。可以得知,大學生參與的兼職與其所學專業的相關性小,且很難從學校和社會獲得相關的兼職信息和兼職。同時有77.32%的大學生不愿意“在當前兼職的行業進行就業”。
(二)影響就業的因素
通過調查,發現60.37%以上的大學生在畢業后首先考慮的就是參加就業,了解影響就業的有關因素,就是了解決定就業成敗的原因或條件。調查顯示,75.19%的大學生認為“專業知識”影響就業,認為“學校知名度”和“溝通表達能力”有影響的分別占61.85%,80.37%。同時有50%和68.89%的大學生認為“外表形象”和“人脈”也是影響就業的因素。其中,最受大學生認同的因素是“實踐能力”,占到了88.52%。而實踐能力,可以通過兼職活動得到,純粹的學校書本教育,無法使得大學生獲得實踐的能力。
(三)就業認知渠道
大學生雖然還處在學校與社會的交叉地段,但是在就業形勢嚴峻的今天,他們也會通過不同的渠道來提前了解就業情況。在調查中發現,他們通過書本(44.8%),老師(50.9%),朋友(59.86%),實踐(72.4%)這四種方式了解就業的大學生數量在前五名,可以發現大學生擁有豐富的就業認知渠道,從書本認知社會就業的大學生相對較少,他們通過其他有就業實際經驗的老師朋友,或者自己親自體驗,也就是兼職,來認識就業狀況和就業的實際感覺。96.21%的同學在兼職過程中認識到兼職與真正的工作有所不同。
三、兼職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
(一)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程度
大學生一直處在學校的生活之中,對于社會的認知相對空白。而課余時間充足的大學生可以用兼職這一途徑,進入社會,了解工作的過程,進行身份的暫時轉變,明白自己的責任,融入社會生活之中,加深對社會的認知程度。雖然在兼職中大學生容易受到權益的侵害,但是這也給大學生積累了社會經驗,避免以后在就業時掉進陷阱之中。相比于沒有兼職經歷的學生,他們能更好地去接觸社會,認識到社會的復雜性,更全面地認識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通過兼職可以提高工作能力,體會到工作的艱辛,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增加畢業時的求職能力。兼職可以提高學習能力,通過兼職,在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的同時,發現自身不足,使大學生產生自學的行為,并且更加珍惜學校的學習時光,及時調整心態,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合理高效的自我管理能力,豐富自身,從而在就業中更有優勢。而且在就業面試的過程中,六成多的人在面試時被問到與兼職有關的問題,可見,面試官對于兼職還是比較重視的。
(三)促進大學生未來選擇
通過兼職,進行暫時性的工作,在各類兼職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方向,從而做出一份對未來就業的規劃。如果在兼職過程中發現自己,仍然存在許多知識的不足,可以選擇繼續學業,充實自身后再進行就業。或者在實踐中發現創新的思維,可以進行優化,然后在兼職工作中有目的的培養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在合適的實際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對比那些未參加兼職的大學生,他們對未來的方向更明確。
四、利用兼職促進就業的對策
第一,學校方面。大部分學校有關于就業方面的相應指導,但缺乏對兼職開展相應的講座。學校要認識兼職與就業的聯系,從兼職著手,加強大學生對就業的認知。同時建立大學生兼職指導體系與服務平臺,根據學校自身與所處地區的實際狀況,給與大學生兼職指導。對于學生的教育,不能止于書本知識,要結合各專業的特點,給與學生實踐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將來就業提升競爭力和明確就業方向。學校還可以建立就業指導網站,在網站上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就業信息。
第二,政府方面。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門加強企業監管,不僅在登記注冊和頒發營業執照的程序上,還要在后期加強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監督與管理。對于一些信用差或存在侵權活動的中介機構或用人單位,取締其營業執照。對一些信譽好的企業或中介機構給予表揚,頒布憑證。這樣在大學生兼職時,可以避免一些不良企業的侵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國并沒有專門針對“兼職行業”的法律,也沒有相關政策,因此,很多大學生兼職遭遇的侵權行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和解決。所以應制定相應嚴格的勞動管理制度,保障大學生兼職權益。
第三,社會方面。一是,通過市場自身,規范兼職渠道。企業或中介發布真實兼職信息,真實工作內容,增強公信力。同時根據大學生這一工作人群的特殊性,提供適合這一群體的兼職工作。在時間和工作內容上給與大學生方便,盡量提供專業性較強而不是純粹體力勞動的相應工作,讓大學生能真正鍛煉能力。二是,對大學生給與一定的包容,初進社會的大學生大多未從事過社會工作,所以存在一定的不足。讓大學生通過實踐理解社會責任,明確未來目標。成為社會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姚遠.大學生兼職行為特征研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4(01):108-112.
[2]杜俊娟.大學生兼職對就業的影響及其相關性研究——以合肥地區高校本科生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5,36(32):49-52.
[3]潘明明,龔新蜀.大學生兼職經歷與就業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6(05):91-96.
[4]王若虹.大學生兼職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3(01):50-52+57.
[5]喬妮妮,趙丹,陳玲玲,潘露,陳振睿,黃敏. 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及影響初探[J].中國市場,2017(31):96-97.
[6]王佳娜. 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01):68-70.
[7]孫婷婷,崔基哲.關于大學生兼職對畢業后就業的影響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5(10):370-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