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遼輝
【摘 要】青年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為加快青年員工成才,結合本單位“青年人才培養規劃”,從青年人才崗位培養的原則及主要做法出發進行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天然氣凈化;青年人才;培養
青年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未來和希望,是人才隊伍中最富活力的群體,為加快青年人才培養,促進青年人才快速成長,推進企業科學發展與和諧建設,天然氣凈化廠緊緊圍繞加快高含硫凈化專業高端人才培養這個中心,堅持將人才培養工作擺在提升工廠核心競爭力的突出位置,統籌安排、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大力組織開展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以“平臺導向”全面暢通青年人才成長通道
堅持以打造國內高含硫凈化人才孵化第一平臺為導向的人才發展觀,暢通青年人才成長通道。一是搭建梯次成長臺階。以青年人才為主力軍,組建科研創新團隊,不斷激發青年人才科研創新活力,并通過組織開展不同的層級的競賽比武,組織評選不同層次青年崗位操作能手、技術能手為青年人才搭建起步步升高的成長階梯。二是優化崗位設置。結合氣田生產實際,增設了技術專家、主任師、副主任師、主管師、運行工程師等專業技術職位,以及主任技師、凈化技師、操作工程師等技能職位,為青年職工創造更多發揮才能的崗位,進一步提升了人才成長空間,拓寬了青年人才成長通道,激發了員工立足崗位成才的積極性。三是推行“雙向選擇、公開競聘”人才選拔機制,通過基層、機關兩級分期考核,綜合確定上崗人選,增強青年人才的競爭意識,先后競聘產生管理崗位青年員工200多名。在基層班組設立集氣站管理工程師、操作工程師和中控運行工程師等崗位,26名青年員工憑借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和扎實的操作技能通過了競崗考試,個人價值在崗位上獲得升華。
二、以“創新導向”搭建青年人才成長平臺
堅持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人才成長觀,搭建多個平臺,積極促進青年人才不斷提高獲取和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的能力,有效提高青年人才的競爭力和創新力。一是組織輪崗實習鍛煉。以達到“一崗精、兩崗通、三崗會”為目標,按照近似崗位交叉、工作關聯交叉的原則,在基層一線關鍵崗位組織青年人才開展輪崗實習鍛煉,實現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人才儲備目標。二是搭建“午間大課堂”“三人行”微課堂等授課平臺,讓每位青年人才都走向講師舞臺,講解設備操作、異常事件分析、項目攻關,發表個人看法,分享成敗經驗,在為員工提供技能培訓的同時,實現了青年人才的自我成長。三是搭建新技術學習平臺,多次組織青年員工赴兄弟單位、專業廠家、相關院校學習先進的經驗技術,有效拓寬青年員工獲取新知識、新技術的渠道。四是搭建技術技能成長平臺。建立高含硫氣田儀表維修工作站和王紅賓、趙延平局級創新學習工作室,進一步拓寬了職工技術攻關、創新實踐平臺,搭建“QC”小組、技師立項攻關小組、黨員立項攻關小組,以青工為主,堅持“變廢為寶”理念,以修舊利廢、技術攻關為引導,依托技師工作站,促使青年人才積極參與攻關活動。以創新為導向的人才培養取得豐碩成果,2017年榮獲集團公司QC成果一等獎1項,局級科技進步獎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項;申報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廠海濤QC活動小組被評為“2017年度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
三、以“崗位導向”提升青年人才勝任能力
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育觀,以基本功訓練為手段,督促青年員工快速掌握本崗位的各項技術和技能,有效增強青年職工的職業適應能力。一是完善崗位練兵制,健全崗位練兵題庫并實行動態更新管理,將“人人當教師、人人當班長”活動與崗位練兵“四個一”活動充分融合。將崗位基礎知識、裝置生產實際、工作重點具體化,人人講、自主學,通過活動參與、講評、考核、激勵等閉環管理,有效提升業務素質、強化崗位技能,促進技能人才崗位素質全面提升。二是加強實戰式訓練,選拔培養6個專業54名兼職教師,其中15名教師取得國家企業培訓師資格,建立了充足的師資儲備。以安全隱患治理及裝置檢修為契機,組織青年人才全過程參與重大項目,將課堂轉移到現場,讓眾多青年人才帶隊組織開展檢修、編制施工方案、研究攻克難題,通過現場實戰,不斷提高青年人才業務能力,做到崗位操作“百問不倒、百做不誤”。三是網上網下同步開展精準培訓。根據員工培訓需求,先后組織開展地質開發、采氣等10個專業的培訓23批次445人次。創建“晚九點微課堂”,以圖文、視頻的形式開展培訓,調動了青年員工的學習熱情。組織開展高含硫采輸氣儲備人才培訓以及勞務外包人員提質增能培訓活動,參加高含硫儲備人才培訓50人,提質增能培訓318人,支援油田氣服外闖市場22人。
四、以“實戰導向”建立青年人才培養機制
始終堅持實戰導向的人才培養觀,充分發揮天然氣凈化廠積累的經驗財富。天然氣凈化廠建立了以導師帶徒為主,以專業培訓、崗位交流、立項攻關等方式為輔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一是精選導師發揮作用。高標準精選首席專家、技術專家、拔尖技能人才等重點崗位專業素質硬、實戰經驗豐富的人才為導師團隊。采取一帶一、一帶多等方式,強化人才培養全過程的管理和考核。二是明確目標系統推進。根據青年人才所學專業、所在崗位、在崗時間及自身特點,制定員工職業發展規劃,明確分層次、分階段的具體培養目標。分崗位、分層次開發人才培養。三是“產、學、研”一體化,學習中創效益。結合停產大修、年度檢修、修舊得廢等具體工作任務,組織員工深入學習與生產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熟悉生產、安全等方面必備的基礎知識,在學習中推動產生,實現降本增效,提高資產運轉效率。2017年維修閥門、儀表等物資300余件,修復利用率達50%以上,解決生產問題200多項,節約資金1000余萬元,為持續提升凈化廠的生產效益注入了新的動力。
五、以“過程導向”強化青年人才培養跟蹤管理
堅持以實效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觀,強化全過程跟蹤管理,精心組織,嚴格考核,有效促進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務實高效開展。一是開展以專業理論學習、榮譽室參觀、現場培訓為主的入廠教育,培訓涉及石油、英語、計算機、公文寫作等9項專業,幫助新員工盡快實現角色轉換。制定新員工三年培養規劃,逐人建立培養檔案,根據專業特長制定個性化培養目標,加強過程監督管理,確保青年人才培養更加多元化。組織廠首席專家、技術專家以及骨干技術人員成立地質開發、采氣工程等6個專家組,采取座談交流、集中講授、個別輔導等方式與新員工“面對面”交流、“一對一”指導,促進青年人才快速成長。二是建立人才培養月度匯報制度。每月組織青年人才向導師匯報工作、學習情況,聽取導師意見,及時調整培養措施,加快培養進度,提高培養質量。三是組織集中座談,分享經驗,定期組織青年人才開發工程座談會,研討培養方式,分享培養收獲,了解培養需求,提出培養建議,確保培養措施始終滿足青年人才實際需求。四是強化考核,注重激勵。制定青年人才培養考核辦法,定期考核評比。青年人才在學習過程中每周有記錄、每月有總結、每季度有考核、每年有評比,根據考核結果選樹出優秀導師、優秀培養對象、優秀組織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并借力活動載體,選樹先進典型,打造“工”字品牌,毛壩5023聯合集氣站被評為“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普光201集氣站被評為“河南省工人先鋒號”,王紅賓獲得河南省職業道德標兵提名。這些活動充分激發青年員工參與“比學趕幫超”活動的熱情,促進了全員素質提升的熱情和動力。
【參考文獻】
[1]段海.新時期國企青年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究[J].管理觀察,2018(0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