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天濤
【關鍵詞】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積累;閱讀;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51—01
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在該學科中,學生在學習了這門學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也是學科教育的價值所在。小學語文學科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可以說,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最主要的途徑之一,關系著人類意識形態,體現出基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語文核心素養,是最基礎、最主要的素養。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呢?
一、教師要樹立“核心素養”意識
“核心素養”意味著人們應該有必要滿足終身學習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性格和強調個人修養、社會情懷,國家認同,同時更加注重個體獨立、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素養的核心是知識的綜合性能、技能和態度,包括解決問題、探索能力、批判性思維、“認知文化”、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溝通等。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語文教育教學的引領者,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初形成階段,將對人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樹立核心素養意識,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學習新課程、新技術、新教學設計,研究課程改革,力爭提高個人教育教學水平,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讓學生在積累中形成“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作為最基礎的人文學科,可以說,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就是要讓學生學好小學語文。而在小學階段,學會積累是學好語文的重要前提。其實,積累的過程,也是學生核心素養逐步形成的過程,這里所說的積累指的是對背誦內容的積累以及對古詩詞的積累。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不能追求閱讀的數量,而是應該注重閱讀的質量,甚至可以將喜歡的內容和詩集背誦下來。在小學階段,首先,是對詩歌的積累。如果一個星期背誦一首詩詞,一個學期可以記住25首詩詞,一年就是50首詩詞,6年就能達到300首詩詞,這樣算,對學生來說完全是沒有負擔的事情。其次,是對國學經典的積累。比如四書五經,大多以短句為主,這樣學生更易背誦。
三、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核心素養”
語文學習離不開閱讀,閱讀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還可以讓學生開闊視野,了解大千世界。在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學生不僅要注重課內閱讀,更要注重課外閱讀。課內閱讀主要是針對教科書而言,因為教科書都是專家、教授等精心編選的,既有對美麗的自然風光的描寫,又有對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的敘述;既有對真、善、美的歌頌,又有濃濃的愛國主義教育,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認真品味。品味的過程就是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當然,閱讀不能泛泛而讀,應該抓住中心,突出重點。只有堅持閱讀,才能讓學生收獲更多更好的知識。課外閱讀主要是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的品位。要學好語文,也應該本著少做題、多讀書的原則,好讀書,讀好書。可以讓學生將閱讀的內容摘錄出來,養成好的閱讀習慣。當然,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和方法不同,他們的閱讀傾向和趣味也就不一樣。教師要鼓勵和欣賞學生閱讀,鼓勵他們讀自己喜歡的書籍。
四、讓學生在思考和表達中提高“核心素養”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語文學習還是枯燥無趣的,假問題、淺思考的現象仍存在。好的課堂,不僅重在評價標準,還要有有效思維的厚度和力度。只有讓學生學會思考,才能真正地學到知識。學生在靜下心來深入思考問題的同時,自身素養自然而然也在逐漸得到提高。思考,既是語文學習的方法,也是各學科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之一。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思考問題更豐富、更全面。比如教師提問題時,要避免學生能很容易地在文中找到現成的答案,更不能讓學生不用思考就脫口而出。另外,不能給學生唯一的答案。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應該是讀寫結合,讓學生能夠在一練一寫中學會書面表達。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應該注重學科規律,貫徹新的教學理念,體現人文性和實踐性的統一,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使教學形成豐富、多元的教學結構,讓學生獲得學習主動權,改善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