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暉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52—01
語文屬于語言類學科,在人際交往中充當著工具的作用,同時,它又是人文類學科,對于學生的精神領域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在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呢?其中,增加課外閱讀量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 提自信,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它基于人的某種物質需求或精神需求而存在,當某個人對某件事有需求的時候,他會對這件事表現出熱情,付出大量的時間及精力觀察,了解這件事,參與相關的活動,并探索其中的奧妙。利用小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寫作打好基礎。小學生處在身體發育階段,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上,這就造成小學生語文作文教學的多重困難。適當利用課外閱讀,選取一些具有精彩情節的故事類讀物,擁有生動插圖的哲理類讀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讀促寫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模仿,模仿他覺得對的、覺得好的現象,利用好這一點,可以比較容易地激發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首先,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觸和交流最多的就是教師了,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利用小學生崇拜高大榜樣的心理,鼓勵他們多多閱讀優秀的作品,提高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在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精華,提高寫作的能力。其次,在學生中樹立一些愛閱讀的典型,激發小學生之間的競爭,利用他們的好強要強,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第三,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對表現優秀的學生提出表揚,對表現不太好的學生要鼓勵引導。在進行課外閱讀之后,最好設置一些小型的寫作訓練課程,引導學生們將自己在閱讀中得到的收獲真正地運用到作文寫作中去,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穩步提升。
二、 找靈感,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大量而且全面的好素材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的,沒有素材,寫出來的作文只能是流水賬形式。寫作素材的來源,一是生活中的靈感,二是閱讀的收獲,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而閱讀這一來源中,除去課程內閱讀量的設置,課外閱讀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那么,怎樣才能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素材呢?首先,選擇課外讀物的質量一定要有保障。一定要符合小學生當前階段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一定要內容正面思想健康,不能給小學生帶來不良影響;這些讀物一定要有其閱讀的價值,比如可以選取一些名家著作等。其次,課外閱讀的量需要掌握適當,這就要得到小學教師的重視了。課外閱讀量少了,達不到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效果;可是課外閱讀量過了的話,可能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適得其反。再次,小學教師需要教給學生一些小技巧來幫助他們達到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三、多訓練,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閱讀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想象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部分教師和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理解有些武斷,他們認為只有在課程設置之內的讀物和課程規定的課外讀物才值得閱讀,才對寫作水平和考試成績有影響,并且嚴格管制學生不許讀除此之外的“閑書雜書”。這些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全面而豐富的課外讀物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人文涵養,塑造良好的人格品質。
在閱讀優秀作品時,小學生們會受到寫作者構思方法、情節設置等的潛移默化,在大量閱讀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這時候,如果讀物類型太過單一,就會造成學生寫作思路僵化,文章千篇一律等等。適當設置課外閱讀課程,不僅可以鍛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提高其寫作水平,何樂而不為呢?此外,還可以在教學中開展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如“我是小小演說家”,鼓勵學生將自己所讀的課外書分享給同學,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學習,激發學生對于課外讀物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學生了解的課外讀物多了,素材變得更加豐富,作文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讓小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學習寫作的興趣,還可以為其寫作積累相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讓學生愛上閱讀吧。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