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也
【關鍵詞】 新課標;初中英語;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69—01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地客觀條件,積極地和有創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英語是初中階段最主要的課程之一,學好英語對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將新課標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運用到日常教學中,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設計彈性化英語教學方案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教案以詳略得當為宜。既有“工筆”又有“寫意”,能幫助教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的教案,即為好教案。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并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用僵固式思維模式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于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要注重全程關聯式策劃,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英語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都要求教師盡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由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轉變為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進行主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接觸不同的教學模式,同時精心備好每一節課,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學各國家不同的節日時,就可以采取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對于對話教學就可以采取欣賞經典原文對白,進而創設情境進行表演的方法等等。在導入環節的設計上,可以從直觀教具和演示開始導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教室中的人和事物、直觀教具,如圖片、掛圖、簡筆畫等創設情境。
三、創設豐富多彩的任務型活動
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創設豐富多彩的任務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Go for it!七年級上冊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為例。此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情態動詞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其肯定與否定回答,以及特殊疑問句的構成和用法。此單元的話題是“加入俱樂部,談論自己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三個任務型活動:(1)個人才藝表演,學習情態動詞can的用法;(2)成立“個人俱樂部”,運用情態動詞can介紹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喜好和意愿;(3)復習和鞏固談論愛和特長的表達法。通過學習情態動詞can的用法,學生能夠學會表達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能談論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能為即將成立的樂隊制作海報,并編寫招聘廣告。通過談論彼此的特長和愛好,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展示了學生的個性。
四、關注學生情感
育人為本,愛心是根,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心和責任心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有了愛心、責任心,便會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因此,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語言學習中大膽嘗試,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盡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善待學生的錯誤,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培養他們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的學習習慣。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敢說、樂說、愛說,讓他們從情感上對學習英語不再產生恐懼感,在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的同時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有效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五、轉變教學評價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與對象,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比如,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可以采取書面考試等形式;要考查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情況,可以采用開展長周期作業、課堂觀察等方式;要考查學生在一段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進步,可以采用成長記錄檔案等方式。新課程評價要求將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師生互評、家長評價結合起來,更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將評價變成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
總之,提高教學效益始終是貫穿于學校教育課堂教學的一條主線。在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授課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與學成為一種互動的關系,使教師與學生成為合作的伙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