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
【關鍵詞】 初中;數學教學;主動提問能力;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109—01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和能力。學生通過主動提問可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解決存在的疑惑,總結學習方法,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能促使學生主動深入思考問題,對提高學生的成績、增強學生的自信非常有益。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談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課前有效預習,培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環節之一,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要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將預習的課程完全學懂,而且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在上課之前要進行檢查。例如,在預習“有理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對于減去一個負數總是會出現錯誤,不是忘了變號就是記錯了規則,此時學生就會發出疑問:“怎樣才能提高運算的正確率?”從而成為學生課堂聽課的動力源泉。
二、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適時創設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獲得學習的自信。最主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促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并主動向教師或者同學求教。
比如,在教學“圓”一課內容時,教師先給一些大小不一的圖案讓學生觀察并且分析圓的定義以及特征,加深學生對這一節課知識的理解。然后教師開頭提問,先給學生提出與圓相關的問題,給學生創造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是:一個圓有幾個圓心、幾條直徑?最后引導學生按照教師提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疑問,間接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三、高效復習,為學生提出更有見解性的問題奠定基礎
復習是考試前的學習環節,是知識的整體的綜合和歸納,對于數學就是題型的總結和基礎知識的總結歸納。學生根據教材的內容安排按照章節的布局進行復習,在復習的過程中將所有的知識進行整合,從而能夠提出更具有深度的見解。
如,在復習“相交線和平行線”這部分內容時,可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知識的歸類和總結,將相交線和平行線作為兩部分進行分類總結,并構建二者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網絡的思維導圖。此外,學生在復習關于“一元一次方程”內容時,就可以整合“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組”等內容進行專題性的復習,從中發現彼此之間的交集,提升學生的思維總結能力。
四、學生提問,及時給予恰當評價
在初中階段,大部分學生都還是處于比較靦腆的狀態,在課堂上不敢提出問題。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對敢于提出問題的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當學生問題提得好時,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言語,多給一些好的評價,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并鼓勵學生繼續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多多提問;當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理想時,或者是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沒有深度時,教師也不應該敷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并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既做到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達到鼓勵學生的態度。
比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最后再引導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提出疑問。當班級中有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不要馬上評價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這是為了讓其他學生也能積極主動提問。在想提出問題的學生都提出問題后再進行恰當評價,這也是教師支持鼓勵學生提問題的體現。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力的途徑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為目標。這種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要僅僅限制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中,而應該拓寬到實際生活中。數學是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僅限于學科的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整個學習環節中都應貫穿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