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彧 夏慧中
摘 要: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室內公共空間設計有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館文化資源對于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的創新發展能夠提供強大的助推力,在設計中融入博物館文化要素對文化傳播與文化傳承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如何在室內公共空間中應用博物館文化要素是現階段面臨的重要問題。對此,本文對其應用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要素;室內公共空間設計;應用策略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攀升。當代室內公共空間設計除了滿足功能與審美的要求外,更多地開始向人們的情感需求與文化需求傾斜,發掘空間的文化內涵也成為當前室內設計的主題。博物館作為人類歷史文化見證的寶庫,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無數的歷史瑰寶。在跨界融合成為發展驅動的今天,博物館眾多的物質文化資源要素已逐漸打破“架上藝術”的單一屬性,成為室內設計中獨特的設計元素,在豐富室內空間環境氛圍、營造人文氣息上發揮出先天優勢,突顯出其在文化傳播與文化傳承方面的獨特魅力。
博物館文化資源對于室內公共空間設計的創新發展能夠提供強大的助推力,但在實踐環節中如何運用的研究目前還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從實際出發具體分析博物館文化要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策略,不僅有現實精神,更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 博物館文化要素的應用是文化和市場的雙重需求
我國的室內設計起步晚、發展慢,在設計教育和風格上,長期受西方藝術理論和審美的影響,很難進行較高層次的突破。中國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物館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產是歷史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從其豐富多樣的物質品中提取元素,通過重現、提煉、轉化等方式運用于室內公共空間設計,既能夠滿足設計作品中需要的創造力與文化氛圍,也將博物館文化資源通過新的形式傳播出去,對歷史文化的探索與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市場層面的需求為博物館文化資源要素的運用提供了可能性,在室內公共空間設計行業不乏通過文化創意設計大獲成功的案例,而博物館文化要素的可觀賞性、藝術性、教育性等特性正好契合當前社會大眾日益上升的文化品位需求和休閑娛樂需求。
2 博物館文化要素在室內公共空間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2.1 發揮各類博物館文化要素的應用價值
(1)運用實體要素烘托室內氛圍。文物實體在室內公共空間的復制重現,是烘托室內文化氛圍最直接的形式。首先,在選取元素時,應當深入了解實體元素的特征,考慮選用造型美觀完整、具有較強展示性、復制難度較低的實體,如商晚期的大理石立梟、秦朝武士俑等。其次,設計者可以結合空間環境,按照原比例復制或者放大縮小經典實體文物,設置于如酒店大堂、餐飲空間門廳等重要位置,作為吸引視線的首要焦點。另外,還可以引入現代美學理念,通過簡化、變形、重構的方式,將實體元素融入空間中。
(2)通過圖案要素豐富室內效果。絕大多數的文化資源都有可直觀的圖案,這些裝飾性的紋樣或圖形有著強烈的形式美感和時代寓意,例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漩渦紋、戰國的蟠螭紋等。在室內公共空間設計中,受到設計理念、風格和圖案應用附屬物的影響,較少會出現照搬原有圖案的情況,因此設計者可以變化原有圖案的造型和構圖,抓住核心特征進行增減或夸張設計,使其徹底融入現代室內裝飾。另外,可以用現代材料和工藝表現這些圖案要素,如用金屬或陶瓷馬賽克等材料,呈現別具韻味的室內效果。
(3)利用色彩要素營造視覺美感。博物館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歷史和文化的見證,其色彩要素可謂取之不盡。例如,唐代三彩陶強烈大膽的黃、褐、綠、藍,西魏壁畫中明快華麗的藍紫與朱紅色等等,每套色彩都能夠給當代設計師提供豐富靈感。博物館文化資源色彩要素在室內公共空間的應用上,設計者可以在充分考慮場地環境的基礎上,分析現代人的色彩心理,結合當代色彩流行趨勢,推陳出新地利用主題色彩加以材料對比、點綴色的應用來營造視覺上的絕佳效果。
(4)借用文字要素打造文化韻味。文字作為記錄和傳達語言的書寫符號,是博物館文化要素中最直接的表達者,其本身有無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漢代禮器碑流暢縱逸的隸書、東晉何如帖氣韻生動的行書,唐代多寶塔碑端嚴方正的楷書,集形與意一體。設計者在室內公共空間的設計中,可以通過提煉字形、運用字意來創作,也可以直接將文字元素運用在室內的界面設計或裝飾設計中,突出空間的文化韻味,使人產生共鳴。
2.2 強化博物館文化要素的具體應用形式
(1)傳達室內界面的文化語言。首先,墻面、地面、頂面圍合形成空間整體,各圍合面的造型、圖案、色彩是引入博物館文化要素、表現文化氛圍的主要途徑。在室內公共空間界面設計中,設計者首先可以注重圖案要素的應用,抽象或變形,有層次地表現在立面及頂面。其次,注重材料的表現。可取用傳統要素的形,用新材料來表現立面或地面。最后,采用適宜的色系,結合空間性質,如辦公空間色彩趨于平和,簡潔大方;娛樂空間可色彩艷麗,形式活躍。另外,在各要素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度的把握,有主有次,提倡形式簡潔化設計及文化意境的表達。
(2)凸顯室內裝飾的藝術美感。室內公共空間的裝飾設計中,軟裝陳設的具體形象是引入博物館文化要素的重要載體。在主體浮雕、壁畫、裝飾畫等設計環節,設計者可以采用借鑒如東漢《樂舞百戲圖》《出行圖》局部等適用于空間的繪畫素材,也可以用如五代《龍宿郊民圖》《寒林重汀圖》等大氣的山水畫作為酒店大堂的浮雕或壁畫設計,突出室內裝飾的氣韻美感。在沙發、窗簾、抱枕等布藝品上,可以在織物的表面抽選如莊重的商周獸面紋、優美的西漢漆器紋等一些簡單明快的紋樣作為裝飾亮點。在天花燈飾、頂角線、門套等細節的裝飾上,也可選擇小面積的裝飾。需要注意的是,在整體設計中保持室內裝飾風格的和諧統一。
(3)塑造空間分隔的巧妙形態。靈活的空間劃分是室內公共空間中塑造空間形式的有效手段,可用采用策略有:第一,運用實體要素營造視覺中心,如在酒店休息區結合造景,在中心設置放大的戰國十五連盞燭臺,形成虛擬空間來劃分空間。第二,利用造型或軟隔斷對空間進行界定,如用長短不一的漢代竹簡作為餐廳就餐區的隔斷,又如唐代簪花仕女圖局部印于半透明軟紗來分隔空間,在營造空間領域感的同時又豐富了空間層次。
(4)融入整體主題空間設計。采用“主題”的空間語言構思方式,是博物館文化要素在室內公共空間設計中最具獨特性與整體性的表現。設計者可以根據主題公共空間,有意識地對各元素進行選擇、規劃、編排與組合,運用各種手段來凸顯表現的主題,如在某以青銅文化為主題的餐飲空間,設計師可以采用簡化或重構的青銅器作為浮雕或裝置藝術,通過平面構成法則提煉青銅元素,將其運用到墻面或地面設計上,還可以利用燈具產生的光影效果,使青銅紋樣呈現在空間中。再搭配上軟裝設計,營造一種內涵豐富的室內空間效果和文化氛圍。
3 結語
人類社會在不斷發展,室內設計也會逐漸向文化發展方向靠攏,將博物館文化要素融入室內公共空間中,是一種可以選擇的設計方式。在當代室內公共空間設計中,廣大設計者應多吸收與傳承歷史文化,并與現代文化融合,用當代的審美需求打造具有文化氛圍的公共空間,讓中國化室內空間設計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參考文獻:
[1] 董學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與現代形式美的歷史陳列[J].北方文物,1994(03).
[2] 李振宇.從青銅器紋飾看審美意識的發展[J].黔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