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鑫平
摘要:隨著物質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精神需求逐漸向多元化發展,對藝術活動的理解也更加深入。《藝術概論》作為高校藝術專業的基礎課程,揭露了藝術發展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規律,其內容涵蓋較廣,為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發揮重要的作用。然而,該課程的教學情況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改革的指導下,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關鍵詞:藝術概論;教學改革;措施;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8-0220-01
一、前言
在素質教育的推廣下,為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不少學校開設了《藝術概論》這門課程,這是藝術教育體系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藝術教育課程中的基礎,也是學生掌握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專門性研究課程。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揭示了藝術發展的內在規律、探索藝術的本質特征,是大學生踏進藝術之門的重要力量。高校藝術專業開設《藝術概論》這門課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藝術理論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能力與鑒賞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藝術觀。
《藝術概論》對藝術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問題進行了專業研究,涉及的內容較廣,如藝術創作、作品、本質、作用、發展規律、風格流派、藝術欣賞與藝術市場等,這是藝術教育的基礎平臺,對學習藝術的學生而言,理論的初步了解是邁進藝術大門的第一步,要想做好這第一步,就必須深入學習藝術理論的各項內容,才能增加自身的能力與知識,進而才能去研究各流派的藝術理論精華,準確掌握藝術發展的藝術規律。可以說,學好基礎理論課程是大學生在藝術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流程,因此,必須提高《藝術概論》課程的教學質量。
從現實的教學情況來看,《藝術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樂觀,不少藝術類學生認為該課程與所學專業關系不大,非藝術類專業學生又缺乏興趣,導致不少學生對這門課難以引起足夠的重視,還有部分教師采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課堂講授過程比較枯燥,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也比較明顯,教學效果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作為藝術專業的教師,筆者在藝術理論實踐中對《藝術概論》課程不斷探索,希望對改善課堂教學有所幫助。
二、《藝術概論》的教學內容要緊跟學科前沿
新的藝術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更新,《藝術概論》課程的內容也要緊隨時代的變化,在學生掌握藝術的基本概念與原理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藝術領域的最新觀點,不斷引進新的案例與理論,體現這門課程的專業性與前瞻性,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藝術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學習《藝術概論》時,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藝術是生活化的藝術,任何藝術創作都離不開我們的實際生活。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蘊含著豐富的藝術資源,尤其是傳統的民間藝術資源,藝術教育可以引進本民族的資源資源特色,比如在講授“藝術意蘊”這一概念時,內容比較抽象,盡管教師講的口干舌燥,還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教師可以借助特定的區域文化來講解這種藝術的存在形式,很多學生對區域文化比較了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指導下,《藝術概論》課程既要明確教學目標,還要不斷完善教材內容,立足于本土藝術,緊跟學科前沿,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民族藝術文化的熏陶,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落實審美教育有很大的益處。
三、《藝術概論》的教學方式要以現代化形式為主
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下,新型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上來,現代化的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雙管齊下,結合了大學生的興趣,使教學方式更加科學,以此來吸引學生參與《藝術概論》課程的注意力,在多媒體的輔助下,理論教學不再枯燥,學生可以獲得更加直接的審美體驗。以“美學原理”為例,這種純粹的藝術理論,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而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國內外知名的作品圖片,并對這些作品進行系統的分析,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將作品與理論相結合,有助于教師的引導式教學,真正落實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四、《藝術概論》的考核方式要科學、合理
《藝術概論》課程的傳統考核方式以卷面試題為主,在教學改革的指導下,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使考核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如以開放式、多選題的形式進行卷面考核,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藝術作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評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側重股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核,通過多方面考察學生的真實情況,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自己的閃光點,還能指導學生去關注更多現實中的藝術問題。
五、結語
總之,在教學改革的指導下,藝術理論教學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今后的發展中,也要憑借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啟發學生的藝術思維,為學生的長遠發展發揮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