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對各行各業產生了極大影響,同樣影響著高等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發展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成了教學改革的熱點。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教學要背靠學科,面向行業,要進行改革創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為服裝業培養大量復合型人才。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式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文以服裝設計教學模式為出發點,嘗試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更好的改革相關課程的教學方法,滿足產業升級對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翻轉課堂;服裝設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S941.2-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8-0224-01
我國教育部提出以信息化推動教育改革的政策,傳統教學模式受到很大的沖擊,思考人才培養的新途徑已經是各大高校的必由之路,順應時代發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這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同,將老師與學生角色互換,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服裝設計課程旨在培養優秀的服裝設計師,服裝設計師需要具備善于思考,勇于創新,敏銳的市場眼光等專業素質,翻轉課堂教學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一、服裝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目前,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模式,不足以培養具備創新精神的職業設計師。傳統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教師課下備課,課上圍繞知識點講解,其特點是課時有限,案例舉例有限,學生不能較大限度的了解相關流行趨勢和設計師的下一季發布作品,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在國家教育部門大力提倡教學改革大的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對服裝設計教學改革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課程建設新要求
1.越來越細分化的市場領域對服裝設計專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服裝設計課程體現在從調研、設計構思到制版、工藝、成品的效果及產品推廣的全過程。“獨立設計、親力親為”是我校服裝學院自開設本專業以來一貫堅持的基本要求,這種要求體現了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理念。
2.獨立設計師品牌的涌現。近兩年來涌現了越來越多的獨立設計師品牌,設計風格時尚大膽、有典型的個人風格。個性化的心理差異使得小眾品牌越來越受青睞,對設計師培養方向需要服裝專業院校重新思考,并進行定位。
3.多渠道的成果展示平臺。近年,“國際時裝周”、“大學生時裝周”、“新人獎”等行業活動為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成果的展示提供了展示平臺。去年我校服裝學院畢業生優秀畢業設計首次亮相大學生時裝周,取得了不錯成績,走出去展示交流,開拓了教師和學生們的視野,同時提高了專業能力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三、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在服裝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1.翻轉課堂的理念與方法。翻轉課堂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將學習順序顛倒過來,課前教師錄制視頻讓學生在課下自學,學生根據教師設定的教學任務有目的的學習,課上討論答疑,消化知識點,由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性學習,學生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到其他院校或者行業精英的課程,從而利用相對短的時間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翻轉課堂方法的應用嘗試:(1)階梯性導入。服裝設計的教學內容一般是從基礎概念、設計方法到綜合設計訓練,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基礎到綜合、理論到實踐逐步推進的進程。在基礎概念階段,可選擇部分重點概念進行翻轉;在設計方法階段,可就方法應用進行翻轉。(2)構建小組學習模型。由于學生的入學成績、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考慮完全進行翻轉課堂會存在很多問題,由于完全依靠學生課下主動學習,需要學生極大地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導致兩極分化。將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劃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規定組合規則,每組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要有,這樣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優帶差,小組組長實行輪流制,這樣可以帶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責任感,這樣真正把翻轉課堂教學方法落實,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3)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對于服裝設計課程來說,知識點涵蓋各個領域,需要廣泛涉獵各領域的知識,要創新沒有大量的看書,沒有一定的文化積累是很難做到的。在課堂上,除了解答學生自學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很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從哪些方面,怎樣入手,需要看哪些方面的書籍,當然教師也要進行大量的知識儲備,以應對同學們的各種問題,在基礎概念階段,采用主題研究討論的方法,教師圍繞知識點,制定一到兩個研究主題,引導學生圍繞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縱向深入和橫向擴展。
四、結語
總的來說,服裝設計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的課程,在服裝設計教學中使用微課翻轉課堂,大大提高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可以極大的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了解到更多的案例及社會熱點。在實踐環節中更容易理解掌握設計要點,通過服裝成品的檢驗可以反復印證服裝設計理論,提高服裝設計水平,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探討的精神,是值得廣泛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