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產品設計專業的發展改革背景,探討產學研結合背景下,如何發揮校企雙方的優勢,在產品設計的專業特色與市場融合中找到協同育人的合作路徑,重新設計實踐教學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實現校企雙方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高校產品設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廣價值的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關鍵詞:產品設計;校企合作;定制家具;實踐教學
在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改革與發展的當下,本科設計類教育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筆者所在學校地處廣州東部,毗鄰東莞、深圳、惠州,具有四面環繞交叉的良好地理位置,同時也是近年來廣州大力發展的宜居生態區。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及專業發展需求,憑借地域產業優勢,我校產品設計專業設立了定制家具設計實踐課程,并積極與相關企業合作,在企業的輔助下,開展既符合高等教育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又貼合市場實際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發揮產品設計工作室的課程優勢,在市場驅動下激發學生的創意,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共同投入產學研合作當中,最大限度地探索企業與高校共贏的可能。
1 產品設計專業發展背景
根據2011年教育部印發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文件內容中提到,除了原有的11個學科門類之外,新增設藝術學學科門類,下設設計學類(代碼:1305)專業,將原工業設計(藝術類)專業名稱改為“產品設計”,專業代碼為130504,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2012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明確對產品設計專業提出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
2015年10月17日至18日,在韓國光州召開的第29屆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年度代表大會上,沿用近60年的“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正式更名為“國際設計組織”(WDO-World Design Organization),并在會上重新定義了“工業設計”,提出:“(工業)設計旨在引導創新、促發商業成功及提供更好質量的生活,是一種將策略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于產品、系統、服務及體驗的設計活動。它是一種跨學科的專業,將創新、技術、商業、研究及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進行創造性活動,并將需解決的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可視化,重新解構問題,將其作為建立更好的產品、系統、服務、體驗或商業網絡的機會,提供新的價值以及競爭優勢。(工業)設計是通過其輸出物對社會、經濟、環境及倫理方面問題的回應,旨在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p>
由此可見,產品設計的涵蓋面是多方位的,不僅從藝術設計教育上得到體現,更應緊跟當下的社會發展趨勢,綜合培養適時的、可滿足多種設計需求的應用型人才。據2016年9月8日陽光高考招錄專業情況統計,我國目前有431所高校設有產品設計專業,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產品設計專業,各有優勢、各具特色,而每所學校舉辦的專業還與本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及學科發展、地域經濟、文化等因素息息相關,故在市場經濟中審時度勢,找到專業自身的特色亮點,是專業發展的命脈、根基。
2 在實踐教學中對定制家具的校企合作進行可行性分析
2.1 定制家具市場現狀
定制家具,是指在進行家具大規模生產的基礎上,根據每個具體消費者自身的要求來設計并定制滿足個人意志需求的專屬家具。
在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層次大幅度提高的當下,隨著90后人群適婚年齡時段的到來,人們對自身家居環境的需求已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的市場局面,而是越來越期待能根據每個人的要求,在現代化的家具市場中,為個體消費者定制具有個人獨特風格與喜好,滿足不同需求的專屬家具。
早在2013年,中國家具產能占全球的25%,廣東地區家具銷售總額占全國的70%,而近年來定制家具的市場份額也逐漸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消費渠道也從實體銷售轉向線上銷售。2016年商務部研究院對5000名城市受訪者進行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大家具的預期購買率為12.2%,環比、同比均有上升。受訪者預期2016年第一季度選擇“實體店”購買大家具的比例為59.4%,環比略有上升,同比下降;選擇“實體店+網購”的比例(31.0%)環比略有下降,同比上升;選擇“純網購”的比例(8.4%)環比、同比均有上升。這組數據足以表明,目前家具行業正在經歷從實體到線上的銷售渠道轉變,這背后所顯現的是人們對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化的接受,也是家具行業轉型的需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家具市場特別是定制家具將成為未來人們更樂意接受與選擇的途徑。
2.2 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據了解,目前全國各大高校均開展了形式各異的校企合作模式。當中,廣州美術學院、浙江工業大學的“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等高校的校企合作團隊,主要承接企業真正面對市場需求而定制的具體產品研發;中央美術學院、同濟大學的校企合作主要進行的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藝術創作或設計創作;浙江大學“互聯網+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業資源結合高校的專業建設,共同實施網上交互設計“微專業”概念。但不管是何種形式的合作,都離不開校企合作的意義——通過不同形式的產學研結合,培養出有獨特創意設計思維,又可以結合實際市場規律,符合市場需要的綜合性設計人才。
2.3 定制家具設計的實踐教學模式分析
產品設計作為應用型專業辦學,需要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需求,才能突顯其特色。如今,定制家具行業發展勢頭迅猛,主體消費以年輕人為主,加上銷售渠道不斷從實體向線上轉型等特點,選擇其作為地區資源優勢依托,并轉化為人才培養的教育資源優勢,是符合學科發展的定位與方向的。應用型高校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對學生實際動手實操能力的培養是尤為重要的。特別是在課程結構設置上,引入校企合作,有利于了解市場需求,增強雙師型的師資結構配比。通過代入市場項目,結合具體課程的開展,將使專業實踐課程真正成為具有實際意義的項目設計實踐課,而非只停留在理論與想象中的設計實踐。再者,雙向選擇的校企合作項目甚至可為學生就業創造機會,直接引領學生走向社會,了解市場,為今后的工作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3 定制家具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
筆者所在院校與企業針對實踐教學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把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重點放在大四上學期,在此過程中,以相關課程結合產品設計工作室的形式授課,一方面滿足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教學需求,另一方面與企業實際項目建立有效的連接,將兩者結合,探索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
3.1 實踐課程體系的基本架構
大四第一學期是本科學生進行實踐教學的第一個完整周期,將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課程內容設計在此階段,便于在符合學校既定人才培養課程框架的基礎上,實施實踐類課程改革,初步的具體的方案為:將與定制家具相關的課程按每門課程約一個月的時間,分三個階段實施,具體將家具設計、模型制作、產品設計營銷這三門主要課程作為三個階段中的要點,與合作的企業方實行雙導師指導制,即校內導師與校外導師共同指導不同的課程環節,圍繞三門主要課程,結合其他既定的專業課程,形成定制家具設計課程體系。
第一階段的主要課程家具設計,旨在讓學生掌握板式家具的基本知識、相關的行業規范術語等。了解板式家具的設計原理、市場需求、產品結構、制作工藝等,在此基礎上進行板式家具產品的梳理與認識,完善個人知識體系的構建,從而有針對性地對板式定制家具進行產品設計定位、產品設計開發。
第二階段的主要課程模型制作,主要針對家具設計課程中的主體環節——設計方案進行實體制作,在充分結合實際產品制作的過程中,對不同工藝所需的模具、工具、材料、制作要點等進行詳細的了解,并進行定制家具的功能尺寸設計、家具理化性能設計、家具安全性能設計等,在導師的指導下,對作品進行設計加工,最后完整呈現,以達到真實的制作效果。
第三階段的產品設計營銷實踐課程,在前兩個課程的基礎上,由企業派校外導師進駐,或學生直接到企業體驗,學習實操板式定制家具設計的制定與實施過程,在實際工作中與消費者溝通,從而使自己充分感受設計落地所應考慮的因素,將設計過程中定制者的意愿和需求有機結合,了解使用者及對產品的功能、家具安裝位置及其結構等的要求,真正懂得從實踐中調整自己的設計思維,將想象與現實結合,從而達到最終的設計效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課程調整,把三門課程緊密銜接起來,擺脫以前僅講解理論知識或采用虛擬項目的局面,讓學生根據實戰項目來有針對性地學習。
3.2 教學效果顯示度
第一階段,家具設計期。這一階段先由教師講述家具產品設計概述及發展、家具基本材料、工藝等基本知識,帶領學生進行流行趨勢分析、企業產品梳理、用戶研究分析,給出新產品設計定位。由于學生對材料工藝、制造知識內容了解不夠全面,在理論學習階段,在教師講解過程中,穿插企業指導教師的企業相關內容介紹環節,并帶領學生到企業生產基地及銷售門店參觀學習,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市場產品的設計制造。此階段前三周時間為基礎知識教學,后三周時間先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天馬行空創意性思維培養,邀請企業方共同指導設計完成,從設計草圖到完整設計,需要教師和企業方指導反復溝通,最后完成設計作品。
第二階段,模型制作期,即產品設計落地階段。在上一階段,學生參觀生產基地并學習了產品工藝及制造知識,在團隊設計時已構思好產品形態、色彩、工藝、制造、安裝等內容,提高利產品設計的轉化效率。這一階段可利用企業制造優勢,在企業研發團隊的帶領下完成產品設計作品打樣,從效果圖直接轉化成實物,根據實物評估。從產品外觀、產品材料、產品人機工程、產品結構、產品價格等多方面進行考察,評估后再對產品進行修改。學生到此完成了從天馬行空創意到實物樣品“上天入地”的落地轉化。這個階段性成果為實際產出的樣品,在樣品試產到成為市場商品的過程中,企業指導教師要親自跟蹤指導,反復對項目組方案進行完善,直到設計的產品在市場上能經受各方面的考驗,真正符合市場用戶需求。
第三階段,產品營銷期。產品設計樣品測試達到生產要求后,進入產品設計推廣、銷售階段。板式定制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定制家具一般以門店形式進行定制家具銷售,主要客戶為個人或家庭,面對客戶進行銷售和定制設計的也是設計師,只是現在的設計師是根據企業已有的設計作品進行搭配出圖,客戶滿意后下單到工廠。學生參與的設計作品作為新產品推廣,進行產品設計推廣就要與門店合作,先在單個門店推出,以原來制定的設計定位和門店原來的推廣方案為基礎,制作新的推廣方案。同時學生作為門店設計師,直接面對客戶,根據客戶需求完成定制家具的下單,再由工廠生產制作板材及配件,安裝師傅為客戶完成安裝。在此過程中需要在門店里有經驗的設計師指導下進行定制家具客戶洽談、設計報價、定制家具出圖等,此階段成果就是產品推廣方案和學生作為門店設計師完成的客戶訂單。
4 定制家具產品設計實踐教學的意義
如今的家具行業,正在經歷定制家具形式的蓬勃發展,對家具產品的設計進行的革命性變化,將引領家具行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以及家具產品的升級改造。在如此好的形勢下,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將產品設計專業中的定制家具設計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實踐教學環節靈活變通的特點,真正使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的過程中實現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培養既有良好的創意思維能力,又有縝密的設計管理技巧和解決用戶實際問題的能力的綜合應用型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永琪.國際設計組織宣布的工業設計新定義的內涵解析[J].商場現代化,2015(26):239-240.
[2] 許俊,劉晨光,羅菊芬.定制家具行業現狀及標準化研究初探[J].標準科學,2017(2):6-9.
[3] 傅曉云,朱意灝.基于校企聯合研發中心的工業設計實踐教學模式之研究探[J].裝飾,2015(11):122-123.
[4] 曾棟,葉敏.校企聯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煤炭高等教育,2017(7):110-113.
[5] 劉曦卉.用設計說話的商業模式——維尚轉型升級案例[J].創意與設計,2014(6):84-93.
[6] 夏建國.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創新探索[J].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10(12):10-12.
[7] 朱兆斌.推動高校科技創新和學科建設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探索與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2(2):112-117.
[8] 于友成,許邁進.發展視域下拓展性校企合作育人共同體運行機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3):90-94.
[9] 洪貞銀.高等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問題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03):58-63.
[10] 王振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以湖北工程學院產品設計專業為例?[J].藝術教育,2015(02):220-221.
作者簡介:張憲法(1983—),男,河南商丘人,講師,產品設計專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產品設計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