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茜茜
摘 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立足于南昌職業學院藝術系現狀進行探究。通過對文化建設的環境、精神、制度、行為及網絡文化進行分析,探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途徑;網絡文化
1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指校園的文化氛圍和整體精神風貌,是以學生為主體,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活動空間,以校園精神為特征的群體文化。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更是融合了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文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以文化為基礎,用以提升學校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完善學校建設的一種軟實力。
2 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校園物質文化,重外在、輕內涵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硬件設施,是用人文精神和自然環境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行為的外部力量。而一些高職院校將校園物質文化簡單歸納為“外表工程”,僅僅等同于增添部分華而不實的設施,或是舉辦幾場校園文化活動。就校園文化活動來說,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娛樂型社團偏多。娛樂型社團雖然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滿足了學生的部分需要,但這類社團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不能提升社團活動層次和特色。其次,校園文化活動內容陳舊單一,缺乏創新。
2.2 精神文化模仿化、表面化
一些高職院校一味模仿其他學校的文化模式,脫離了本校的自身發展實際,脫離了自身的區域文化特點,致使校園文化無特色,教育效果不明顯。對于精神文化認識的表面化,具體為精神文化等同于學生的管理與思想政治的教育,而高職院校專業不同、水平參差不齊,運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統籌管理,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2.3 行為和制度的表象化、理論化
高職院校由于辦學歷史短,規模擴大化,辦學理念不夠完善,對本土高職的認識、辦學方式、辦學方向、專業設置、師資隊伍的認識和研討不夠,使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在目標、任務、方向、相關人員方面存在盲目性、臨時性。實施的方案與制度難以落到實處。
2.4 網絡文化帶來的新挑戰
校園網絡文化是一種新型校園文化的表現方式,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再現與延伸。校園網絡文化給高校教育帶來的影響同樣具有兩面性。大學生處于情感易沖動的不成熟時期,心理、行為表現不穩定,網絡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是沉迷網絡游戲、逃避現實、交際能力降低、網戀、網絡受騙、網貸的肆意蔓延等等。
3 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而對于學生來說,又是一項切實有效、感同身受、潛移默化的工程。新時代,我們不僅要培養人才的專業知識,更要關注人才的素質教育。以南昌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為例,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有效的探討。
3.1 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打造地域性人文特色
首先,校園美化應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自身做起。2018年江西省教育廳就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深化環境建設的意見》,南昌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更是把這一精神落到實處,推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進步。其次,校園環境科學化、人文化。高職院校在教學、場所和設備中要能體現職業院校的特點,實現仿真教育。教學場所的多樣化還應與行業發展趨勢遙相呼應。使學生樹立專業志向,挖掘成長潛能,培養健康人格。再次,高職校園環境建設要因地制宜,引入當地的人文景觀,讓學生感受地域性的校園文化底蘊,使之成為當地優良傳統文化的宣傳教育載體。
3.2 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建立和完善規范制度
精神文化建設是一種隱性校園文化,精神文化建設能有效規范自身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導向。首先,要明確辦學目的,確立“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此構建學校發展的長遠規劃,激發和凝聚師生的進取精神。其次,規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培育創造執行、管理方面的根本。立足校情,整合資源,完善崗位制度、考評制度、獎勵制度,創立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機制,規范制度,做到全員參與制定制度、靈活具體執行制度。最后,重視學生主觀意識的樹立。引導學生根植于傳統優秀文化,全方位了解國情,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感,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3.3 加強校園文化網絡建設
首先,建立校園網絡管理隊伍,加強網絡管理和監督。管理隊伍由相關專家、學校領導、青年教師、學生骨干、心理咨詢師及宣傳人員等多方人員共同組成。并且是思想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熟悉學生思想狀況的工作隊伍。能針對網絡的特點和學生的問題,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的工作隊伍。其次,提高網絡文化引導的針對性。針對當前發生的、學生關注的話題,營造網絡正面輿論導向,形成健康、積極的網絡文化。最后,開展豐富多彩的高品位校園網絡文化活動。舉辦多媒體、通訊等網絡活動,創新校園網絡思想文化教育模式,加強校園網絡文化跨學科研究,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絡氛圍。
3.4 加強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高職校園行為文化是以學校理念為基礎,并為實現學校理念的實踐活動。首先,提升領導藝術,使管理者成為能力強、負責任、有遠見的“道德型領導”。其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規范教學行為,重視教研,為教師提供提升文化素質的外部環境,拓寬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例如,舉辦“青年教師沙龍”“青年教師技能大賽”等活動。再次,充分利用學生社團,提高社團水平,建設科研型社團,打造“特色社團”“明星社團”。以社團為基礎,在學生中開展各項活動。
4 結語
新時代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不能偏重技能教育,忽視人文素質教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立足于自身,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統籌素質、人才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曹宏.論和諧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現代教育,2012?(20):45-47.
[2] 周平亮.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性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