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歡歡 曾軍梅
摘 要:本文對陜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館的彩陶圖案裝飾進行分析,主要對其圖案及色彩進行闡述。文章運用對比的方法將其進行黑與白、曲與直、虛與實的比較,以及點、線、面的對比與結合。
關鍵詞:對比;重復;對稱;裝飾性
在西安半坡博物館的考察研究中,半坡人的彩陶圖案紋樣絕大部分是預先觀察,然后經過長期的深思熟慮和設計,并且在不斷的描繪中創新和發展起來的。本篇文章主要以彩陶盆和人面魚紋盆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具體分析涉及如下幾方面:
1 對比
1.1 黑與白的對比
在黑與白的對比中,中國人認為黑是實,白是虛,黑是一切,白則是空靈。黑與白如同有與無的相互浸潤滲化,從而造就了一個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有無相生的大千世界。畫面極其簡練,黑白對比視覺效果強烈明快,靈活運用點、線、面等多種表現方式,使畫面的黑、白、灰變化豐富,在形象上進行夸張、變形,并竭力使畫面具備很強的裝飾性。
在早期魚紋的單獨紋樣中,黑白反差的表現手法已能夠熟練運用。人面魚紋中的鼻子用黑色平涂,嘴用留白的方式,再在黑的三角形中用留白的方式空出一個倒三角來。這種黑白裝飾對比給人以動感,圖案簡潔、單純,簡約不簡單、內涵不世俗,通過強烈的黑白對比和恰到好處的變化,使之既明快又清晰,而且極具動感。
1.2 曲與直的對比
西安半坡彩陶裝飾性紋樣使用了曲與直的對比方法,能使整個盆形在保證不影響美觀和重心平穩的前提下進行了曲與直的運用。這種靈活運用的處理關鍵是意義上的突破,標志中的曲直有立意上的不同,其形處于似與不似之間,于是設計就有了自身獨有的藝術品位,形成了標志性的裝飾符號。自然界的萬物都離不開曲直對比,半坡人在遠古時期亦如此。一幅畫上如都是曲線或都是直線則十分的呆板,缺少變化。
1.3 直線與折線的對比
垂直線冷靜鮮明,水平線沉著理智。將兩者進行對比處理,不但使畫面產生緊湊感,還能避免呆板的效果。線可以是垂直線,也可以是水平線,無論哪種線都可以使主體物產生變化和有條理,無論是粗線還是細線均有分割作用。一般較為常用的是細線,因細線隱在整體之中,粗線則會突出于整體。當然用粗線來起強調作用,視覺效果會更好,半坡彩陶的裝飾性也運用了這一點。
1.4 虛實的對比
將次要的輔助的景物隱去,使主題表現物更加突出。這種手法經常在繪畫或攝影中體現。西安半坡彩陶紋不同的圖案設計,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具象或抽象表現的,以達到準確傳遞信息這一目的。虛實的對比手法,是兩個相同的單元形在重疊中作虛與實的對比,從而使其出現前后空間感,使形與形之間有明確的主次關系,借此來保證視覺上主體強調。
1.5 點、線、面的對比與結合
線在形態元素中是極富表現性的因素。它的變化和在空間中的狀態都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線具有的象征性是簡明直率的。例如,直線有剛的感覺,曲線有柔的感覺,垂直線有莊嚴的感覺,水平線有安靜的感覺。線可以是垂直線,也可以是水平線。無論點、線、面哪種都可以設計主體面產生穩定和有條理,無論是粗線或細線均有分割作用。
2 對稱
中華民族是一個以對稱為美的民族,對稱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衡之美。因此,用抽象思維理解它是主觀的“一樣”。不管是繪畫還是設計,不管是人造還是天然的,對稱已經是中國美的趨勢。西安半坡彩陶紋樣圖案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其裝飾性中帶有對稱,將平衡感把握得很好。從歷史發展看,這種審美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的。中華民族會把這種中國思想延續下去并發揚光大。在現代設計中,衣食住行都涉及對稱,隨處可見的紋樣都表現出中國元素的對稱之美。
3 重復
西安半坡彩陶紋樣中大量運用到重復的紋樣,極具裝飾性及美感的重復紋樣,大量使用重復的技法給人一種沉穩磅礴的氣勢。不管是什么圖案的重復使用都會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圖案大量重復產生變化,組成了很有設計感的紋樣。原始的重復設計有很多遺留下來,紋樣的重復會使人產生冷靜的暢快感與調和感,越簡單的重復會讓簡單明了的圖案更加突出。畫面的反復會有流動的韻律感出現,半坡彩陶紋的重復給人更直觀的視覺享受,意趣橫生。
4 結語
西安半坡彩陶紋樣的裝飾藝術與現代設計中的裝飾藝術相比,現代藝術設計和傳統的西安半坡紋樣裝飾藝術設計各有特點。西安半坡彩陶紋樣的裝飾性研究給人類帶來了便利,使人類對這個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探索,在以后的信息技術時代,裝飾藝術的研究會更廣泛。
傳統圖形元素因為其歷史的積淀和文化的優勢,可以在我們的設計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在具體的設計應用中,必須充分認識這些元素中隱藏的內涵,才能準確地加以運用。我們在分析圖案時,不僅要觀察它的形象特征,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其中,探索圖形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涵。
半坡彩陶紋飾中的典型紋樣是樸素的傳統藝術設計思想的體現,現代藝術設計應該對經典作品所體現的傳統藝術設計思想進一步的精煉和升華。
參考文獻:
[1] 西安半坡村博物館,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下——西安半坡村博物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 劉小軍.淺析西安半坡彩陶紋樣裝飾性研究及應用[J].新西部月刊,2010(8):144.
[3] 鄒晶晶,王瑩.半坡彩陶紋樣裝飾藝術表現淺析[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4(2):156-157.
[4] 陳雍.半坡文化彩陶魚紋的分類系統[J].華夏考古,1993(03).
[5] 西安半坡博物館.西安半坡[M].文物出版社/新華書店,1982.
[6] 王仁湘.甘青地區新石器時代彩陶圖案母題研究[A].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C].三秦出版社,1987.
[7] 西安半坡博物館,等.陜西武功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J].考古,1975(2).
[8] 西安半坡博物館,等.臨潼姜寨遺址第四至十一次發掘紀要[J].考古與文物,1980(3).
作者簡介:陳歡歡(1991—),女,陜西人,西安工程大學2016級美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從事攝影藝術與動畫研究。
曾軍梅(1974—),女,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