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一名畫家,又名朱耷,別名傳綮、雪個、個山等。根據黃安平《個山小像》中八大山人的多次題跋可知,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槿的第九代后裔,還是戈陽王孫。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起起落落,在經歷過改朝換代的震蕩之后,決心遁入佛門,靜心養神。在畫壇中,八大山人頗具盛名,特別是他的山水、花鳥以及書法藝術,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首先闡述了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藝術風格,其次分析了其影響因素,希望能對我國的藝術創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八大山人;花鳥畫;藝術風格;影響因素
八大山人的繪畫風格經歷過三個時期,分別成為萌芽期、突破期和成熟穩固期,這主要是他的個人生平經歷決定的。在潛心修佛期間,朱耷的繪畫風格正處于萌芽期;還俗之后,朱耷云游各地,在這種情況下達到了突破期;經歷了許多生活磨煉之后,朱耷的藝術進入了成熟穩固期,這個時期他的藝術水平登峰造極,創造了很多非凡的作品,對推動我國花鳥畫藝術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1 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藝術風格
1.1 簡約含蓄
布局是中國畫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夠將作者的心境、主題和技術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布局在妙不在多,八大山人的花鳥畫便是如此,畫中一筆一畫都是有著豐富含義的,絕不多一筆,也絕不少一筆,恰到好處才是最高境界。他的花鳥畫十分簡約含蓄,比如他畫中的鳥,頭微微低下,尾巴翹起,目露兇光,在形象和細節上都非常凝練精巧,正是這種風格讓他的布局更具沖擊力,寥寥數筆就將八哥的憨態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1.2 虛實相生
虛實相生是畫中應用的重要手段,一個畫手只有將該繪畫藝術掌握在心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藝術大家。花鳥畫中的虛與實、疏與密都是講究物相排布的,在一張畫中,虛的空白較多,密的地方空白較少,這樣的布局將無限的漫思空間留給了觀眾,有著意境深遠的良好氛圍。在八大山人的花鳥畫中充分運用了這種巧思,大多數畫作都將虛實有機結合在了一起。比如其作品《瓜月圖》中,畫面空白的地方很多,唯有瓜是真實的,月亮僅僅以一個圓圈代替,大片的留白和濃重的瓜果對比鮮明,干濕筆墨十分講究,瓜和月的刻畫營造出虛實相生、陰陽結合的意境,給人廣闊而縹緲的視覺體驗。
1.3 極化運用
八大山人的花鳥畫將“極”這個字表現得極為明顯,從他的畫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極多、極少、極大、極小、極高、極低等相差甚遠的概念。中國畫更加注重寫意和水墨,對于寫實和著色并不在意,八大山人將這個特點歸納得非常準確。在他的畫中,寫實的物體不多,大都運用一兩筆墨色將一種物體形象傳神地表達出來。在他筆下的鳥類不會呈現多么豐盛的羽毛、多么精致的喙,白眼視人的鳥更是八大山人獨有的創作,通過“微觀”的手段來創作,抓住最具特色的點將其充分地表現出來。這個風格是他經歷了周遭事物變化后產生的一種創造力,極化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1.4 空靈冷逸
如前文所述,八大山人擅用虛實結合和“極化”運用,這就使他的花鳥畫呈現出了與他人不同的藝術風格——空靈冷逸。在他的花鳥畫中,絕不會出現填充緊實、刻畫寫實的形象,其在表現一種常見的物體時,往往會加入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看似相似,實則大有不同。他將氣勢磅礴作為畫的首位,將自己的意識埋于畫中,畫作和情感結合交融,從而體現出了空靈冷逸的繪畫特點,得到了靈魂和精神上的釋放。
2 影響八大山人花鳥畫風格的因素
一個人的藝術創作多多少少會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在八大山人的一生中,經歷過如此多的事件之后,肯定有了自己對繪畫藝術的理解和升華。本文后半段就細數影響八大山人花鳥畫風格的四大因素,希望對我國如今的畫壇有所啟發。
2.1 貴族意識
八大山人晚年的畫中出現了與之前畫中相異的物相,那便是祥瑞之物,其《仙鶴圖》便是一個例子。在這幅畫中,仙鶴亭亭獨立,精神抖擻,但并不是表現文人清高的主題,而是突出他心中那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這就是八大山人的花鳥畫中被貴族意識影響的表現。他的晚年雖以賣畫為生,但他的作品卻愈發清高幽靜,脫離了常人的審美好惡,這都是他貴族情懷的體現。
2.2 佛、道、儒思想的融合
八大山人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愛畫鯽魚,實際上這是他對佛學參悟的結果。在《鯽魚圖》中的題詞中,我們可以感悟到他表達出來的禪宗意味,并且在繪畫風格上,其花鳥畫呈現出清凈淡雅的特點,所以八大山人花鳥畫的藝術風格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佛、道、儒思想的影響。
2.3 民間藝術
在民間待久了,難免會受到民間藝術的影響,這種因素在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出來。一些魚的造型方面,八大山人吸收了民間藝術的特點,魚的形象都與畫譜中的形象相似,構圖方面也有一定的相似,說明了民間藝術對其花鳥畫風格特點的影響。
2.4 前人影響
任何事物都無法離開歷史的發展,八大山人亦不例外。宋代的趙佶、李迪,明代的林良、呂紀、徐渭、陳淳、盧朝陽以及一些佚名畫家,都對八大山人的花鳥畫產生了一定影響,并體現在其花鳥畫中。特別是一些物相的形象和整張畫的構圖都體現出了這種影響。這種傳統的歷史成分在其后期的繪畫中仍可窺見,所以傳統繪畫對每個畫家的影響都是有跡可循的。
3 結語
八大山人的花鳥畫為我國的畫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但傳承了之前的文人精神,更是啟迪著眾多未來的繪畫大師,引發了人們更深層次的感受和思考。他的畫作有著別樹一幟的特點和風格,運用極大、極簡的手法將自己的事物認知和思想感情充分地表達了出來,散發著極大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藝術不可能是簡簡單單的模仿,它有著區別于常人的基本特點,只有個人的創造力才能賦予其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張冉.淺析八大山人《河上花圖》藝術之美[J].發現(教育版),2017(7):154.
[2] 左晨.淺析八大山人花鳥畫藝術風格的特點[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57-58.
[3] 胡新安.八大山人寫意花鳥畫作品中的“計白當黑”[J].藝海,2016(6):69-70.
作者簡介:石慧青(1981—),女,山西文水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