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
摘 要:界面設計課程是在原有網頁設計課程基礎上的拓展,主要應用在移動媒介上。界面設計課程相對于其他設計類課程而言,具有很強的交互性和技術性。但是,藝術設計類的學生主要從事界面設計的前端設計,以視覺設計為主。因此,在整個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把握和協調好界面設計的技術性和視覺性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界面設計;多元體系;用戶體驗
“界面”是“用戶界面”的簡稱,英文為User Interface,簡稱UI。界面設計是在數字化背景下新興的設計行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最初接觸界面設計類的課程有網頁設計,但僅限于電腦為媒介的界面設計。隨著移動端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在20世紀80年代才慢慢將移動界面設計納入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當中。并將網頁設計(PC端)和界面設計(移動端)作為兩門重要的專業課體現在藝術設計數字方向的課程設置中。隨著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的快速更新,界面設計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界面設計課程也是在所有藝術設計類科目中最能體現教師的學術視野和學術前沿的。
界面設計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最突出的矛盾在于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之間的脫節。尤其坐落在三、四線城市的大學,沒有更多的實體項目來讓學生參與,畢業生多在畢業后第一年才開始熟悉和了解設計流程和設計規范,學生進入界面設計行業的身份轉換比較緩慢,這是目前界面設計教學的現狀。
1 將課堂拓展為多元體系
傳統課堂中“教與學”的單一方式正在逐漸取消。“工作室制”“項目引導”“工作坊”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團體的學習方式在一些設計類學校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這種教學方式需要設定具體的教學標準,以免成為“教師帶著學生做私活”的商業關系,而非傳授知識與接受知識的關系。界面設計課程有其本身的特殊性。首先,技術性很強。必須依托計算機編程知識或相關設計軟件才能實現移動端的預覽效果。其次,具有很強的規范性。移動設備不同于紙媒介,因此有一套自己的設計規范。例如,字體用蘋方或微軟雅黑等專為移動設備設計的字體;字體顏色一般為灰色,而很少用黑色;字號設定為一個基數的倍數,且基本為偶數。行間距在整個界面設計中規范四到六種,不宜過多;等等。再次,要有一定的藝術性。界面的觀看環境與紙質書籍或雜志的觀看環境不同,界面的被瀏覽速度驚人,能不能吸引用戶,幾秒鐘就可以檢驗出結果。因此,界面的視覺效果是極其重要的。基于這樣的課程特性,我們還需在以上的教學方式中進行更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的探索,如“演示教學”。將作品設計過程與手機端人機交互效果的演示進行步驟詳解,并把相關知識點總結出來。教師以“作品”代替“理論”是最直觀,也是最有效果的。這極大地考驗了教師的操作能力。首先,要有出色的作品。其次,要在制作作品中將相關知識點穿插其中。再次,運用互聯網平臺時刻關注學生在操作步驟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習通。
另外,由于美術學院的界面設計課程與計算機系的界面設計課程存在教學目標的差異。一個側重前端的界面視覺效果,一個側重后臺的界面交互。因此,我們不能過分強調軟件操作在界面設計課程中所占的比重,而是要將界面的視覺設計放在最主要的方面。
2 用戶體驗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用戶體驗”是和“界面設計”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界面設計”如何設計要依靠“用戶體驗”報告。“用戶體驗”是一種感受。是對所有使用過同類產品的用戶的感受所做的分析和總結,用于舊產品的提升和新產品的定位。界面設計教學中不能一味地講解視覺效果,也不能只是臨摹優秀作品,而是要分析社會需要。學生可以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課題分配,走訪調查定位的人群,收集這類人群的滿意點和痛點。形成有利的數據庫,包括用戶的行為、感受、想法、疑問等。所以,教學還應該走向室外。以用戶體驗為導向的教學并沒有對教學環節做過多的創新,而是對界面設計方案的確定的評判標準發生了扭轉。以往,在傳統的設計類課程中教師作為評判作業好壞的唯一標準,在指引學生修改方案、確定方案期間加入了很多的個人風格和喜好,極少數教師會在尊重學生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引導。而界面設計是為特定群體服務的,群體的特征和行為特點是最值得關注的,對他人的分析是教師和學生在這門課程中首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在界面設計方案驗證階段要進行測試。可以多做幾套方案,分別總結用戶對個套方案的第一印象、綜合印象和單獨評價,選出最喜歡的方案和比較喜歡的方案,并總結用戶對各方案視覺效果的具體評價,如色彩、文字、風格等。經過這樣的用戶體驗分析,不用教師再指出界面設計的問題所在,學生自己就會非常清楚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改進。這是用戶體驗式教學最大的好處。
3 課題展示教學
界面設計課程適合小組完成,在課題的匯報階段,小組成員要充分展示出課題從策劃到分析到最后實現的整個環節的嚴密性與完整性。課題評講過程中,要有本專業的教師,也要有其他院系和本課程相似或相關的課程老師,還要有企業策劃人,也可以有參加用戶體驗調查的人員。這是一個創意展示的環節,也是一個發現問題的環節。理論講述與自擬課題相結合,會讓學生更能體會一個產品從無到有的孵化過程。從而實現創意思維與解決社會問題相結合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整個界面設計教學環節中,沒有過分強調“項目式”的置入,而是將學生怎么學會界面設計,以及界面設計與其他紙媒介設計方法的本質不同作為重點。界面設計課程有藝術設計類課程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課程講述的直觀性也要注重課程過程中的用戶參與度。學生在此過程中要完全理解和掌握界面設計的整個流程以及應該達到的學習效果。此外,課程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會了技術,要給學生提供課余時間的學習資源,并且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
參考文獻:
[1] 羅瑩.交互界面設計教學中的新媒體藝術[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5):65-66.
[2] 馬新宇.“基于培養從業設計師規格的藝術設計高等教育改革與實踐”[J].裝飾,201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