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子明
摘 要:近幾年來,中等職業學校在國家政策傾斜等扶持下迎來大規模發展,但同時面臨諸多挑戰。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始終是其發展中的一大難題,其是影響教學水平與整體質量的主要因素。為了提升其教學管理實效性,各大院校紛紛制定有效措施。本文將詳細分析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中存在的教學管理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加強管理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實效性;途徑
在國家教育政策改革的推動下,各大高等學校紛紛擴招,這使得中職學校面臨生源減少、學生素質偏差等窘境。[1]加之中職學校的學生多為90后,其個性極強,多為獨生子女或離異家庭子女,教學管理難度較大。但為了提升教學整體質量,教學管理勢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將列舉中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具體如下文。
1 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缺乏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即從事職業活動時需遵循的職業原則,其在不同的職業活動中具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每個職業從事者都應該根據本職工作的性質具備相應的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并能明確其在職業活動中承擔的社會責任。在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并未開設培養職業道德的教學課程,也并未將其作為教學目標進行系統化教學。這導致學生對其所要秉承的職業道德缺乏全面、清晰的認識,甚至在真正從事職業活動后無法嚴格約束自身行為,最終導致錯誤發生。
1.2 教學效率低
目前,中職學校的教學材料已得到較大改進,注重教學的實踐性與個性化。但教學設備與師資水平還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其無法有效融合現代技術,導致教學手段較為落后,教學效率偏低。此外,部分學生未擺正學習態度,加之教師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實踐能力較差。
1.3 缺乏職業能力培養
中職學校的教育內容主要為專業技能,其在社會環境與職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將教學重點設定為就業能力的全面培養,將教學目的設定為提高就業率。這會忽視對學生自我發展與規劃的能力培養,使其就業時完全被動,不具備高超的職業能力。
1.4 專業設置不夠完善
計劃經濟使中職學校得到長足發展,并取得顯著成就。但在市場經濟改革下,企業發展對于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提出新要求,且更加注重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競爭力。院校中過多的重復專業未能體現出自身的辦學特色,而新型專業的缺乏也導致其發展受限。
2 加強管理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2.1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期間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使其符合教學要求與學生情況,并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自我樹立和實現能力。學校應定期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并在實習活動中提升職業能力,養成職業習慣,樹立自我認識與主動奮斗意識。[2]此外,學??赏ㄟ^報告會或講座等形式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與實踐體驗,進而提高其職業道德修養。
2.2 運用新型教育技術,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多數中職學校的資金缺乏,教育經費僅能滿足日常教學需要,不具備購買新型教學設備的能力,常以教學演示為模式,教授專業設備的使用方法。基于此,學校應該主動與用人單位聯系,獲得其資金支持,并定期向各單位輸送專業人才,使學生能夠在實習期間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此外,學??山Y合資金實力購置模擬材料,進行仿真操作,并建立仿真實驗室,提高其工作實踐能力。
2.3 結合社會形勢,優化辦學方針
辦學方針的正確設定能夠促進學校的健康發展,但現階段,中職學校的辦學方針不夠新型,其過于注重對過去成就的滿足,使管理模式滯后。此外,中職學校的辦學方針過于強調學生的就業情況,未重視學生的自我規劃和興趣愛好。所以,中職學校的辦學方針應緊密結合市場機制,大膽改革與創新,主動摒棄不良教學模式,并能以國家發展需要作為人才培養方向,適度調整或確立辦學方針,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3 結語
中職學校的教學主旨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性與技術性,使其符合企業發展與國家發展的需要。目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面臨教學管理上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學校的發展壯大,還對學生的就業能力造成影響。[3]其需要國家政策、校方、教師與學生的多方面努力,其中,教師的作用較為重要,其能夠直觀地發現中職學校的管理問題根源,從而提出實效性途徑。而校方主動購置新型設備,設立仿真實驗室等也能夠在很大層面上提高教學質量,使教師完成培養學生的教學任務,并能確保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管理。
參考文獻:
[1] 王敏.談中等職業學校提高就業指導工作實效性的主要途徑[J].消費導刊,2017(4):225.
[2] 伍瑛.中職教育如何提高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實效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5(15):392-393.
[3] 禤圓華.農村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的實效性報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9):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