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摘要:街道文化站是促進街道文化繁榮,進行文化宣傳與服務的重要窗口,是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一環。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重要紐帶、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細胞,街道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關乎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維護,更關乎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因而,立足于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國情,結合近年來街道文化建設出現的一些問題,本文著力探討街道文化站建設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關鍵詞:文化站;文化活動;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5-0251-02
近年來,隨著黨中央對文化建設的重視度提高,街道文化站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果。各地區街道文化站基本能做到立足于本地實情,建成一個管理有條、參與有序的街道文化體系。通過各種貼近生活、易于接受的文化形式,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先進文化的傳播,較好地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一、街道文化建設的現狀
(一)基礎設施在不斷完善
根據國家發展“十三五”綱要,文化站建設需要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日益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因此,近幾年隨著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基礎設施的種類和數量都在不斷增加,組織文化活動的場地設施日益完善,圖書館、閱覽室等文化場所初步建立并吸引了大量群眾廣泛參與。
(二)文化活動形式豐富且多元
文化站結合街道群眾生活工作實際,在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的基礎上組織了大量娛樂活動,寓教于樂,在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的基礎上,既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又傳播了先進文化,樹立了積極文明健康的社區風氣。一是科普講座活動,通過提前粘貼宣傳告示、散發宣傳頁等形式,吸引廣大群眾積極參與。講座內容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例如“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低碳環保”“生活小妙招”等主題演講。二是傳統文化展演,例如元宵節組織猜燈謎活動,端午節組織社區包粽子比賽,社區少兒書法展等活動,既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揚,又增加了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三是娛樂活動的舉辦,設定每年一度的社區春晚,鼓勵有才華的群眾積極在社區舞臺展示自己,節目形式多樣,參與者以家庭或朋友為單位自愿組合,充分展示了人民群眾的才華與智慧,深化了社區群眾的友誼、為建設和諧社區盡一份力,又增加了社區的凝聚力,充滿了趣味性、娛樂性與參與性。
(三)管理體系初步形成,管理方式靈活多樣
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協調需要一個組織有序、管理高效的組織領導。從文化站初步規劃建設的實施,到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再到街道文化站各項決議的討論實施,都需要一個有遠見有落實能力的管理集體的參與。對待文化站管理人員,首先應控制準入門檻,通過嚴格把關、層層篩選的方式選出真正有能力、愿意奉獻于社區建設的有識之士。其次,要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擁有先進的社區管理理念和靈活多樣的管理方式,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再次,通過老帶新的方式,對新進管理人員進行幫扶教育,交給他們實踐的經驗和教訓,使新進人員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地成長。
二、街道文化站建設存在的問題
盡管經過近幾年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基層文化建設的不斷發展,街道文化站的水平以今非昔比,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一些深層問題阻礙了街道文化站文化功能的進一步施展。
(一)思想認識不足,簡單地把文化活動等同于娛樂活動
雖然在活動規劃過程中以發揮其文化功能為首要任務,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受到參與群眾的數量和興趣水平限制,一些活動娛樂性蓋過了文化性,例如歷年社區端午包粽子比賽活動的開展,原意是通過包粽子這一習俗緬懷屈原愛國精神,而在實施中,社區群眾對于“吃”的興趣遠遠超越了對于習俗來源的探索。也有一些街道文化站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有限,沒能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對策加以引導,使其文化功能逐步加強。
(二)缺乏績效審核機制,管理人員工作熱情不高
由于街道文化站具有活動組織、社區管理、服務提供等多項功能,負責人員任務較重,且責任和分工不明確,缺乏一套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工作業績與工資待遇水平不掛鉤,街道文化建設動力不足,齊心合力抓文化的意識不牢,文化建設層次低。另一方面,由于工資不保證,生活待遇極低,導致部分管理人員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心思走,無心“戀戰”,嚴重影響工作。
(三)文化活動經費緊張,影響活動規模和質量
目前街道文化站的活動舉辦主要經費來源為政府財政支出,而街道辦事處對于街道文化站的經費預算有限,造成文化活動經費不足,活動規模和質量難以得到進一步提高,也造成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例如圖書館等文化場所硬件條件較好,但是圖書的增加和更新并沒有專門人員負責,不利于新聞時事和流行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資金來源過于單一,社會辦文化的氛圍沒有形成,也是制約街道文化站進一步發展的直接原因。
三、相應的對策
(一)加大經費投入,鼓勵社會組織協同辦文化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解決經費緊張問題,首先應疏通政府財政投入的“血管”,街道辦事處應充分認識到文化建設對于街道建設的重要性,加大文化經費預算,為社區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其次,街道文化站辦事人員應開拓思維,積極尋找資金注入,鼓勵社會機構和團體積極為社區文化建設做一份貢獻。例如可以和服裝品牌或某些食品公司合作,在遵循社會效益第一位的前提下,既拉動社區消費,又為社區人民提供充實的精神生活,盡力實現社區和社會機構的雙贏。最后,要放手去搞好以文補文的創收活動,可以通過組織社區退休的老年人利于閑暇時間編織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編織品或文創產品等彌補經費的不足,同時也能提高工作人員福利待遇。
(二)理順隸屬關系,明確權責,提高管理效率
明確街道文化站的上級隸屬機關,從有利于統一管理和業務指導的實際出發,把文化站由當地政府和縣或區文化主管部門雙重管理改變為由縣或區文化主管部門單獨管理,垂直領導。街道文化站的工作以街道文化建設為主,降低其他工作比重。領導人員應端正對社區文化建設的認識,充分意識到其重要性,下達指令應科學明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其次,文化站內部應明確權責,分工明確,管理有序,使人盡其責,事出糾責體制建立完善。再次,對管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和專業培訓,使其內心深處熱愛社區文化建設這份職業,有信心有能力并用熱情和實際行動投入到街道文化建設中去。最后,適當提高文化站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水平,提高其工作熱情和動力。
(三)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一是明確街道文化站的基本功能是文化服務,充分認識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工作的最終目的。對此,文化站的工作要充分聽取當地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問卷法、調查法、訪談法等了解當地居民的文化需求,聽取他們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播方式。然后,根據群眾的文化需求和反饋安排文化站接下來的工作,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服務。
二是創新服務方式。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公共服務信息化成為了可能,因此建立街道文化信息庫,形成一個開放、共享的文化平臺對于街道文化站建設可謂意義非凡。
四、結語
街道文化站建設近幾年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在人員管理、經費、服務水平等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加強系統管理,疏通資金渠道,探討多樣且新穎的服務方式,才能不斷滿足人民對先進的優秀文化的需要和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街道文化站建設任重且道遠,更需要每一位社區工作者用熱情和能力全力以赴。